朝臣辯論篇(2 / 3)

司馬光搖頭,常袞減少俸祿,總比屍位素餐的廢物們好。而且現在國家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國用不足!

王安石高深莫測的一麵露了出來“知道怎麼會國用不足嗎?是因國家沒找到真正善於理財的人”

神宗皇帝眼睛亮了,可司馬光身為不世出的史學大師,所有事都別想騙過他。他立即就指出“你說的善於理財,不過是按戶口、人丁數盡情搜刮民財而已。百姓窮困,就會淪為盜賊,這不是國家之福”

但王安石說出了從古至宋、從沒人說出過的一句話,實話實說:他之所以是王安石,就是因他的確能做到這句話,他是可讓大家見證奇跡的魔術師王安石。當然最後這句話還是落空了“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我可以不加稅賦,就讓國家收入增加!

大家可以想見神宗皇帝的激動與司馬光的憤怒!王安石這句話簡直就是在挑戰他的智商“天地間財物有定數,隻有那麼多,不在官就在民。你所說的不加賦而國用足,不過是暗地裏做手腳搶奪民財,那比加賦更惡劣,加賦至少還有根據和具體數字!何況這招數很早以前就有人用過了,桑弘羊就用它迷惑過漢武帝,當大家都沒讀過《史記》嗎”

對話到這裏達到**,可也…結束了。史書裏沒有王安石對司馬光這番話的回答。隻有神宗皇帝的結論:朕同意司馬光的看法。但關於兩府大臣是否減掉賞賜,則以王安石的見解為準。

但以王安石的性格,和這件事比天還大的重要性,拗相公會選擇閉嘴認輸嗎?絕不會!但史書的記載就是沒了…引發後人無限遐想:王安石究竟有什麼魔法?神宗皇帝又為什麼沒有被魔法吸引呢?

接下來隻能是我自己的猜測:討論王安石,就要和現代經濟調控的觀點聯係起來,拋開“道德”僅以“經濟”而論,司馬光的理論可歸納為兩個字“零和”即收入和支出相等,不在官即在民。王安石的叫“增值”以政府做商號,用各種手段,包括政府調控、降低利率等辦法來刺激市場,加快周轉速度。就會在同樣利率下,產生更高的稅值。說得複雜,其實就一句話:像小商販,隻要貨走得快,價錢不變,也照賺大錢!

由此可知:王安石更高明,但他早已超出了時代限製,於是也就不被時代所理解。至少這時的皇帝還沒法理解…

24日,宋神宗給中書省下詔:大宋基業創於太祖,不可忘本。你們從太祖子孫中選出一血緣關係近的、品德高尚的。朕要裂土封王、世代勿絕!9月2日,宋太祖重孫、秦王趙德芳之孫、涇州觀察使、舒國公趙從式進封安定郡王,還準備讓趙從式從祀宗廟,但前宰相韓琦入朝,把從祀宗廟這決定給攪黃了。

10月3日,宋神宗與王安石繼續談話。神宗“李世民有魏征、劉備有諸葛亮,才有後來的成就。可這兩個人,都是不世出的啊”王安石繼續不屑一顧“陛下能像堯舜,自然有皋、夔、稷、契等賢臣出現。至於魏征和諸葛亮,不值一提。以天下之大,萬民之眾,傑出者所在多有。隻看您的真誠到了哪個程度。不然就算有那些賢臣,也會被小人蒙蔽、離您而去”

神宗不同意“何世無小人?雖堯舜之時,不能無四凶”“正因能看出誰是四凶,再殺掉。所以才是堯舜。如讓四凶隨意妄為,皋、夔、稷、契他們還能正常工作嗎”這是王安石在要求神宗皇帝得像堯舜支持皋、夔、稷、契一樣的支持他,且除掉所謂的“四凶”才能讓他放手工作。大展才華…

7日,神宗皇帝問富民之術。司馬光答“富民之術,首在得人。最親近百姓的自然是各縣縣令。欲知縣令是否稱職,最好的辦法就是問縣令的上級即知州。欲知知州是否稱職,最好的辦法就是問知州的上級各路轉運使。陛下您隻要選好賢能的各路轉運使、再讓轉運使們督促知州、讓知州督促縣令們,何愁百姓不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