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河前奏篇(1 / 3)

8月21日,洮河安撫司成立,以王韶總領其事。

終於,王安石變法的真實目的、之前所有法令的核心內容,終於露出了它的本來麵目!為什麼變法步調走得那樣急?為什麼不先把“吏治”等前期工作做足?都有了答案——戰爭!與吐蕃、西夏、遼國的戰爭!

這問題表麵上可用另一個詞“富國強兵”來概括,但細想一下:富國與強兵有統一性嗎?根本沒有,甚至正好相反!

曆史無數次證明了一非常有趣的現象:越窮的國家,戰鬥力反而越強。一旦國家富裕、百姓們有錢了,戰鬥力反而直線下降…例子非常多,如羅馬帝國毀於蠻族、西晉時五胡亂華、還有宋、遼、金的滅亡記…

所以這“富國強兵”隻是個便於宣傳的口號而已。王安石變法的真實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迅速籌集軍費!隻此一個目的,別無其它…

仔細研究變法前因後果,會發現一事實:宋神宗、王安石肯定是炙烈地熱愛著自己國家,以振興華夏為己任。尤其宋神宗,他朝思暮想讓國家富強,打垮西夏、收複燕雲、威服遼國,恢複漢唐的輝煌。這是超越了宋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終生成就的偉大抱負。

隻是實現步驟的過程絕不是人們平時所想像的那樣充滿了傳統意義上的仁愛道德,他們所選擇的振興之路非常凶險,是一速成之法。而這就是把可怕的雙刃劍,從始至終,如想成功的話,每一環節都不能出錯!

這時,西夏的大梁後、梁乙埋姐弟已開始對河湟部吐蕃下手了。這就是王韶在《平戎策》裏所列舉出的周邊國情,以西夏這時的統一與仍處在建國之初的強盛。去攻擊分裂成散沙的河湟吐蕃部落,吞並是遲早的事!宋朝哪怕是出於安全,都要迅速采取行動。不然等待的就是超級難看的死法!這就是為什麼王安石改革步子那麼快的原因…

河湟隨時會被攻破,戰爭迫在眉睫!宋朝當時要錢沒錢、要兵沒兵…還要再說什麼按部就班、理順關係、搞好吏治後再改革。那就完全是癡人說夢!

為此,在王韶剛剛提交《平戎策》後,宋神宗和王安石就毫無保留支持了他。要職位有職位,把他扶上了西北洮河安撫司的主管,其間所有和他有矛盾的原領導全都撤走!

熙河開邊即將開打!王韶要在真正開戰前先樹立起一形象。宋軍是吐蕃人、羌人最好的朋友,雖我們騎著馬、舉著刀、一路殺人,可我們非常可愛…

以這理念。王韶選中了第一個目標:在青唐勢力最大的吐蕃人俞龍珂。他部眾有近20萬人,另外在他領地裏還有數字不詳的羌人…

麵對這樣的異族人,以當時宋朝在當地的勢力真空,王韶居然敢做出這樣的事:某天。他隻帶了幾名騎兵,像遊山玩水一樣越過了國境,進入了吐蕃人勢力的青唐,直接找到了俞龍珂,和他談天說地。剖析吐蕃人未來,兩人說得很融洽,不知不覺間天就黑了,王韶當晚居然就留在了俞龍珂的營帳裏,坦然高臥。直到第二天天亮…

天亮後,一切都解決了。他的口才,尤其是他的膽量讓吐蕃人折服,俞龍珂答應舉族歸宋,從此做大宋的臣子!

縱觀這件事,有人或許會說沒什麼大不了的,以前就有宋朝人這樣做過——青澗城的種世衡。老種相公當年能讓青澗城變成西夏人的噩夢,就是迅速收服了附近羌人,用的手法和王韶這次的很像。

可那有區別,一來青澗城雖是初建,但終究在宋朝西北邊疆內部,宋朝勢力始終籠罩在那一片。第二,羌人不同於吐蕃和西夏,他們自從五胡亂華後就再也沒建立過自己的政權,所以是牆頭草。但俞龍珂是吐蕃人,他是河湟部吐蕃的貴族…

但後麵發生的一件小事可看出王韶的本質。這人根本就不做沒把握的事。俞龍珂去開封城麵見宋神宗,在官職待遇都有了之後,提了一額外要求:聽說包中丞是朝廷忠臣,請賜姓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