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河前奏篇(2 / 3)

包中丞是包拯。這位在正史裏一般、野史裏神仙的人物,是吐蕃人俞龍珂的偶像。神宗答應了他,賜了一名字,從此他叫包順…

這說明王韶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好,之所以敢單騎去見俞龍珂,是看準了這人有大宋情結,可招降的可能性…

27日,王安石之子王雱被任命為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王雱是標準的法家信徒,比其父走的更遠。13歲時聽別人講論陝西軍事,就力主收複,此時更是讓父親極力支持王韶。曾著策20餘篇極論天下事,並將這些策論全都鏤板印刷、在市場上售賣,這樣的舉動自然很容易引起皇帝的注意,又有鄧綰、曾布等新黨骨幹的力薦,雖有執政之子不可參與政事的嚴規,但王雱仍被任命成經筵官,以講書的方式來影響皇帝…但王雱實在是一法家的忠實信徒,據說曾對父親王安石說過這樣的話“但將韓琦、富弼二人梟首市曹,何患新法不行”公然挑戰大宋‘不殺士大夫’的祖宗家法,也更激化了新舊黨之間的矛盾…

本月,黃河再次在澶州的曹村大決口。州帥劉渙緊急將此災情告知百裏之外的程顥。程顥一夜飛馳,到達現場後對劉渙道“此次大決口,京城都將有危險。事急從權,請將本州廂兵盡數調發,隨我搶險救災!公可親率禁軍做我後備”劉渙亦當即以印符授之“君自用之”程顥一得到印符,馬上召集全體廂軍“朝廷養爾等,正為此事!曹村決則京城危!今我與你等同甘共苦,不堵住這黃河誓不罷休”日以繼夜的奮戰下,終於‘暫時’堵住了缺口。當然對於宋朝年間的黃河而言,‘堵住’肯定是暫時的,而‘決口’永遠都是不停的…

9月19日,夏惠宗李秉常再次遣使入貢,請求歸還綏州。遭拒。

10月17日。第7項新法——關於教育的太學生三舍法推出:增加國子監中太學生的名額,並將學生分成外舍700人、內舍200人、上舍100人3等。品學兼優的上舍生經考察,可免科舉考試。直接任命官職。

21日,王安石之弟王安國被任命為崇文院校書。王安國反對變法。經常力諫其兄說天下洶洶,不樂新法,皆歸咎於兄,恐為家禍。

熙寧5年(1072)1月,夏惠宗李秉常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吐蕃讚普董氈之子藺溥比。

3月14日,交趾李朝聖宗李日尊去世,其子仁宗李乾德年幼嗣位。即將挑戰大宋。之後被郭逵迎頭痛擊!

26日,第8項新法——市易法推出!這也是王安石新法裏倍受爭議的一條法令!而它是專門為王韶量身定作的。

打仗要錢!“市易法”其實就是“均輸法”的加深加細,更上層樓的抓錢。在京城設置“市易務”這專門部門,第一任主持是三司判官‘呂氏家賊’呂嘉問。從內庫裏提100萬貫錢作本錢。由政府接管京城內外各種物資買賣。具體作法是由市易務召募牙人(商人行會代表),由他們與各地來京做生意的商人商定貨物價格。京城本地的商人,沒本錢也可參與,用產業、金帛做抵押,向國家貸貨經商。到期後歸還貨款,加上一二分不等的利息。

公平的說:這條新法是王安石新法裏最失敗的一條。因它走了回頭路,不僅打擊了之前操縱京城市場、哄抬物價的大商人,同時也把全國各地的商人趕盡殺絕…國家壟斷天下一切買賣,這還有平民百姓的活路嗎?之前一直活躍的大宋朝商市。在市易法實行後被沉重打擊了。到後來,市易務召募的牙人主動辭職:為國家服務,我都破產了!您開恩允許我辭職好嗎?

說來這真是殘酷,但放在軍費籌措上就是條再好也沒有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