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奏章60個要點,到此終於結束。唐坰先生旁若無人地讀完,之後誰也沒理,瀟灑異常地下殿走人。他走後,滿殿侍衛們相顧失色,目瞪口呆。值班這麼多年,頭一次見這樣的猛人…
其實不止侍衛,當天大殿上的所有人都非常鬱悶。王安石就不說了,沒任何心理準備,突然間破了100多年的官場紀錄,在皇帝麵前被人呼來喝去,罵了個狗血淋頭…
反對派也不好過,按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可唐坰這人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罵王安石連帶著文彥博,誰的麵子也不給,哪邊的隊伍也不站…
最憤怒的還是皇帝。神宗真是搞不懂了:他和唐坰到底誰是皇帝?理論上應是他?可被人強迫升座,又被人借用去砸王安石“在陛下麵前尚且這樣,到外邊可想而知”這句話聽著像是維護皇權,可就這樣就把首相喊立正了?我是皇帝也從沒這麼牛過!之後更衰,唐坰長篇大論滔滔不絕,期間皇帝好多次喝停,可人家理都沒理,直到讀完都沒理,直接就走出大殿!一直當本皇帝是空氣…
以上三方的怒火,決定了唐坰的政治生命。他先被貶到潮州當別駕,罪名是瀆亂朝儀。接著一貶再貶,到廣州軍資庫去看倉庫,到吉州酒稅去當科員,最後徹底貶成平民…
為了不該發火的事,向所有大佬開火,一點退路都不留。唐坰做出這樣的事,除精神病外,像沒第二個名詞可解釋?
28日,王韶再次大破木征於鞏令城,招降2萬餘人。
首戰大捷後,王韶沒乘勝追擊。他停了下來,因有件更重要的事要辦——給朝廷寫奏章。報功是必須的,但卻是次要的。在奏章裏。王韶貌似非常欠扁地寫了句額外的話“皇帝及各位宰相注意了,俺得說明下:這次打仗。沒用朝廷一文錢,都是俺開荒經商,自己賺的”參照宋朝以往曆史,就會知王韶這是在沒事找事。如曹彬,隻是自己掏腰包給邊關士兵打賞,就被貶官處理。再如張亢、滕宗諒,在邊關打了那麼多勝仗。可就因一點點財務賬麵不清,也得丟官罷職!前車之鑒不遠,那為什麼王韶要頂風作案,哪壺不開提哪壺?答案分前因後果兩部分。
先看前因:3年前王韶要修建渭、涇上下兩城。提出在渭原和秦州間有上萬頃一直荒廢沒開墾的良田。國家應派人開荒,同時招商,農商兩手抓,把當地經濟搞起來。看著無論如何都是好事吧?可…
首先當時西北主帥李師中反對:王韶所指的土地根本不是什麼良田,隻是當地弓箭手們的土地罷了。不信可來查!
下邊既有人要求了。那還等什麼?皇帝馬上派人去查,查出的結果超級有才:土地是有的,但隻有1頃!且所有權還有爭議,幾個地主正在打官司呢…這結果讓人無話可說!茫茫大地、偌大的陝西四路,居然隻有1頃土地?難道李元昊當年是隻螞蟻。在1頃地裏敵我雙方十幾萬人廝殺玩命?
沒別的,連李師中帶派去調查的人都貶職撤走!給王韶騰出手腳來!
但問題馬上又出現了——關於市易法。
市易法和均輸法都得由國家出本錢的!要把白花花的銀子、綾羅綢緞往邊疆上運,朝裏大佬們一律表示想不通!明擺著的嘛,吐蕃人、西夏人沒事都要去打劫,你運這麼多錢過去,根本就是拿肉包子去引狗!
王安石怒了,回了句“西北那邊的地主老財都敢屯積家產,堂堂國家居然害怕被搶?這還有天理嗎?國家大臣不去想法強國,居然每天想著裝窮躲賊,這還有王法嗎”等等…之後就是一通亂吵,市易法才在西北實行…
所以現在王韶在賺了錢、打了勝仗後,就要強調下效果、寫了這份奏章。可他還是太幼稚了,不要以為賺到了錢就是好事!更不要以為打了勝仗就是硬道理!在一有經驗有能力的政客麵前,什麼都會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