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怎樣麵對大宋皇帝呢?每年宋朝使者過來,他一不拜旨、二不施禮,最多隻是作一個揖,然後微笑著問“南朝阿舅天子近來還好嗎”
這就是王韶所麵臨的局麵!於是就清楚了一件事:他所要做的根本就不是把河、湟2州收回本土的問題,而是要到達河湟前,得先把吐蕃人伸到麵前的那些觸角一個個斬斷,把前進道路先清掃幹淨…
在真正戰鬥開打前,他己用了兩三年時光來做這件事…
現在,王韶的根據地仍遠在秦鳳路的通遠軍,他將從這裏出征,孤軍殺入千裏茫茫異域!沒友軍、更沒援軍!每前進一步,都是吉凶莫測,無法反悔的…
他選的 第 134 章 起羌人,抱成一團來對抗宋軍!
可要是先動羌人呢?吐蕃人心理就會有微妙變化。為了奴才,主子不會輕易拚命,甚至還會坐壁上觀,看一下敵人的真正實力…
而戰局發展也完全印證了王韶的智慧。12日,王安石就向神宗皇帝上奏:王韶已拓地1200裏,招附30餘萬人口。將王韶此功比作漢武帝時的名將衛青、霍去病千裏征戰匈奴之功…
月底。 第 134 章 惇出京,察訪荊湖北路,平定當地蠻族叛亂。
8月。王韶揮兵直入。迅速殺入秦州以北、洮水附近的抹邦山、竹牛嶺一帶,那裏有人數眾多的蒙角羅、抹耳水巴等羌人。
到地頭了,宋軍士兵按習慣,就要在山腳下的平原地帶列陣,等著山上邊的敵人衝下來。列陣…等待…王韶覺得很頭暈,看來宋軍真是被李元昊打出心理障礙了,無論什麼時候想的都是防守…
可這時局勢是宋軍主動進攻、來入侵了!尤其是要趁著吐蕃人不明虛實、不願甚至來不及出兵時,先把這裏的羌人打垮!這就必須得爭分奪秒。如在山下列陣。不說到底能不能打敗羌人,對方隻需不下山。坐在山上看你擺陣玩,宋軍都耗不起!
擺在王韶麵前的隻有一條路:強攻上山!為此王韶下令“兵置死地,敢言退者斬”
於是,生長在中原平緩地帶的宋兵身披全副鎧甲、舉著兵器、冒著箭雨擂石向上仰攻。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要命的是攻到一定坡度時發生的事:羌人很狡猾,生長在這片山地裏,他們知道什麼情況下宋軍才會最狼狽。等宋軍攻到一定位置時,前進很累、後退則有點遠,這時他們突然衝下去…
沒辦法,宋軍立即就支持不住,開始敗退。這時,王韶開始換衣服,脫下了文官袍子,穿上一身鎧甲。古今中外無數戰役都證明了一真理:不管軍隊裝備怎樣、戰況如何,最重要的是士氣!指揮官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弟兄們,給我衝”一個是“弟兄們,跟我上”哪個大兵都知道:在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命令裏,哪個才是真把他們當“弟兄”的人…
王韶就是這樣,他穿上鎧甲,擠進衝鋒隊伍裏。在整個戰場上,他是最清醒的一個。此戰不勝,則多年來的準備瞬間會化成烏有,甚至京城裏的王相公都會被他連累,變得一無所成!
殊死的搏鬥開始了!沒什麼計謀、沒半點僥幸,王韶反攻得手,衝上了山頂。由此乘勝追擊“獲首領器甲,焚其族帳”“洮西大震”
可沒時間高興,大震的結果就是真正的敵人殺過來了!吐蕃人己明白了自己麵對的是什麼人,河州的吐蕃之王木征火速派來了援軍。王韶剛剛強攻得手,就麵臨著一問題——防守!當然也可以不防,在敵軍到來前迅速退回秦州,那樣就毫發無損。但打了這一仗、爬了這麼高的山、還死了那麼多人,為的是什麼呢?
這時王韶給出的答案與之前宋朝所有戰例都不同,他清醒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入侵一片土地,不管燕雲十六州還是河湟之地,最重要的都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如注重一城一池的得失,就會像宋太宗那樣圍城不下,被敵軍集結後一戰潰敗!相反看遼國入侵,總是想法尋找宋軍主力對決!殺倒一片,當地就會出現真空狀態,遼軍可為所欲為…城?當城裏隻剩下老百姓時,就隻是敵人的金庫。再沒什麼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