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河開邊篇(3 / 3)

3月7日,改革派又重拳推出第11項新法——置經義局。由王安石親自任提舉。其子王雱、第一助手呂惠卿任修撰。主持撰寫《詩經》《尚書》《周禮》的義理注解,稱《三經新義》編寫完成後第一時間頒行天下,作為太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的標準用書!

27日,封李朝仁宗李乾德為交趾郡王。

邕州知州蕭注,一喜言兵、不安分的文臣,羨慕王韶的開邊之功,於是上疏建議討伐交趾,收回漢唐故土!神宗大喜,於是命蕭注為桂州知州。蕭注入朝,神宗問以取交趾之策。卻沒想到蕭注一反前語,反而強調滅交趾之難。皇帝大失所望,於是命王安石親信、度支判官沈起代蕭注為桂州知州,負責交趾開邊。4月5日,沈起上奏:請求日後在本路內的軍事,由我一人專責處理即可。朝廷從之。神宗朝的又一戰場即將開辟!

26日,文彥博罷樞密使。

本月,麵對泛濫肆虐、決口不斷的黃河,這是無論舊黨新黨都要著手治理的大問題。於是一叫李公義的人獻上鐵龍爪揚泥車之法。引起王安石的極大興趣。特置疏浚黃河司,以範子淵為都大提舉,李公義在其手下。準備用“鐵龍爪揚泥車之法”先疏浚衛州至海口的一段黃河來看看…

鏡頭切換到南方的荊湖北路,看章惇在做什麼?梅山搞定了,可章惇不滿意,因後麵還有南北兩江…

不過在進一步發兵前,章惇想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打服了蠻人,每年不止要收賦稅,更要在當地建立學堂,把漢族尊崇的詩書禮儀向蠻族推廣!這件事意義非常重大,為防止蠻族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叛,隻有把他們思想改變,才是真正的一勞永逸!

在這種態勢下,5月1日,南江蠻向永晤、舒光銀2個部落先挺不住了,他們向章惇投降。南北江的缺口終於打開,蠻族人不再是鐵板一塊了!當然:也有始終不服的,如田元猛。這位兄弟信念堅定,他不管社會形勢怎樣,不管搶劫、殺人現在都已是些很不道德的犯罪行為,認準了老祖宗的生活方式才是唯一正確、美好無比的!嗯,話說他這樣想也有幾分道理,司馬光、文彥博、韓琦等仁人君子不也是這樣想的嗎?

6月27日,軍事方麵改革的第12項新法推出——置軍器監。以呂惠卿主持。兵器製造原本由三司負責。所造兵器數量雖多,但質量差,難以滿足此時內外戰爭的需要。由王雱建議,設立軍器監專門負責軍械製造,根據所造兵器的好壞有權對有關官吏進行獎懲。這一改革收效很大。數年之後,大宋就有了數量充足、質量很高的兵器保證了內外戰爭的需要。

9月11日,神宗皇帝在崇政殿親自主持武舉考試。本來,樞密院考武舉,應試者如不能寫策論的話,必須要考兵書默寫。兩者必考其一!王安石堅決反對:這是在考武舉,你當是你們在考進士嗎?能夠默寫出《孫子兵法》之類的就能當將軍了嗎?小心考出個紙上談兵的趙括來!

18日,岷州吐蕃首領摩琳沁向王韶投降。至此熙河開邊之戰第一階段結束,王韶轉戰54日、1800裏,收複河、洮、岷、疊、宕5州,招附番人30餘萬口、牛羊馬以萬計。是宋朝針對外族最大的一次開邊行動,同時完成了對西夏國的側翼包圍!當然可惜的是:河州古城下的一戰,木征仍漏網了…

話說從頭:當王韶千裏奔襲,卻被木征再次偷襲得手河州城之後,王韶這次先是穩住陣腳,在香子城就地駐紮,並開始擴建,把這裏徹底變成宋軍堡壘。接著派王君萬輕裝快馬,襲取摩宗城。再遣將渡過洮水,掃蕩山南。自己則親率大軍出動,修築康樂城、劉家川、結河等軍寨,沿途各處都安放軍糧,先暢通了自己的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