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留意的是,宋朝上下對大遼國根深蒂固的恐懼。蕭禧帶來了封信。裏邊全麵回顧了澶淵之盟70年來雙方的真摯友誼、歡樂歲月,為讓歡樂繼續下去,我耶律洪基提議把兩國國境線重新規劃。
32年前,那時宋朝陷入宋夏之戰的泥潭;32年後,如今宋朝陷於河湟之戰的泥潭。宋神宗的反應也和他的叔祖宋仁宗一樣,迅速開動了自我折磨程序,把自己往絕路上逼。
在他腦海裏同時出現了大宋西北邊境線和東北邊境線,西北方要增兵,保持對吐蕃的壓力,同時要提防西夏。東北方,突然間契丹鐵騎殺了過來…
停!趙頊不敢再想下去了。談判!迅速談判!幾條指令緊急下發:1劉忱、呂大忠為使者,陪蕭禧到邊境上去和遼國談判團見麵。2韓縝帶著正式國書去見遼國皇帝耶律洪基。3派人緊急往洛陽,向韓琦、富弼、司馬光、文彥博等元老重臣谘詢對策。
1074年是趙頊的災年,此時對他最大的打擊並不是熙河重新開戰了、契丹人來打劫了…而是從去年7月到今年4月,整整9個多月的大旱,滴雨未下!而不把天地祖宗放在眼裏的偉人相公王安石也會為他的強勢買單,因這場大旱而罷相。現在也是總結由王安石主持的這4年多熙寧變法功過的時候了:
軍事上,熙河、荊湖、雲南三處大勝。
熙寧變法的根源還在於一個“錢”字。通過各種新法,宋朝國庫賦稅成翻增長,皇家內庫也從仁、英兩朝的見底狀態陡然間拔升,4年後,景福殿裏會分成32間庫房,每間都裝得滿滿的錢。神宗皇帝特寫了首四言八句詩,每一間便以其中一字為名“五季失圖,獫狁孔熾。藝祖肇邦,思有懲艾。爰設內庫,基以募士。曾孫保之,敢忘厥誌”五季即五代。獫狁本指西周時的西北少數民族,這裏特指西夏與遼國。藝祖即宋太祖趙匡胤。全詩意思是說晚唐離亂,五代時國家失去了土地,異族猖狂欺淩。趙匡胤於艱險萬難中創立國家,重振聲威,要懲罰入侵者。所以設立了內庫財富,用以招募壯士。現在到我這重孫了,怎敢忘記祖輩的夙願偉誌!
詩成後意猶未盡,錢也更多了,32間庫房都擺不下。皇帝又寫了首五言四句詩“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遺業。顧予不武姿。何日成戎捷”大意是說每晚都虔誠憂懼的入睡,體會祖先遺誌,以他並不英武的天賦,何時才能達到目標…
52個字。每個字都貼在每間內庫的顯眼地方…
說這些,是要證明王安石新法關於斂財的成功。當然:反對派們會說這完全是橫征暴斂的結果,民間都怨聲載道了!隻是我很有疑問:這是民間的怨聲載道還是你們這些人的怨聲載道呢?
無論怎樣看,王安石都不該在此時丟官罷職,離皇帝而去。那怎麼會這樣的呢?答案居然是天氣!
宋朝發展到這時,大家總會說這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科技文明之巔峰。我也確信這是真的。至少我們一直為之自豪的“四大發明”中,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黑火藥,就都在宋朝發明或成熟。雖非常遺憾,這個讓國人一直自豪的“四大發明”既不是中國人提出的。真實意義上估計也和中華文明主旨不符。
“四大發明”是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最早提出。相對於中國五千年曆史裏無數發明,他單單選了這4個,原因就在於他是西方人。這是他們的口味。
指南針利於航海,讓西方人在茫茫大海上不迷路,讓他們能有目標的前進。去開墾殖民地。這真是太偉大了!火藥讓他們戰無不勝,一切冷兵器都成了廢物。讓他們創造出100多個人征服了印加帝國、16000多人就打進了1900年中國首都北京城的奇跡!造紙術、活字印刷?這都是有錢有閑階級的東西,與平民百姓掛不上鉤。不要以為在宋朝有科舉考試、平民都可當官了,就全民族都認字看書了。今天的中國還有文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