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罷相篇(1 / 3)

大家都清楚:這事輪不到自己說話。終於有一天,神宗問到了王安石。麵對皇帝的恐慌,王安石表現得非常鎮定“天旱、水災這樣的事,就算上古聖君堯舜禹湯也在所難免,都隻是些自然現象。我們盡力而為就是,根本不必恐慌”以現代人來看,王安石說的半點錯都沒。可在宋神宗眼裏,他這番話就錯了,且錯得非常徹底!可說這是這對君臣之間,思維差得最遠的一次!

王安石的態度更印證了趙頊的擔心,不畏天的人怎會被天所原諒?這5年來做的事,不僅人不同意,看來連天都反對啊…皇帝說:朕怕的就是我們沒有盡力,相反我們都做錯了!

於是僅僅幾天後,新法就被突然間全部罷除!晴天霹靂!王安石被震傻了,他不知是哪出了錯。甚至整個新黨集團,包括呂惠卿、曾布、鄧綰等眾多反麵角色,也誰都沒查覺出是誰做了什麼,把這一切都翻了天!這就暴露出王安石及其集團最大弱點——警覺性太低、政治手段太劣!政治,不止是治國,更是治人,就是怎麼整人!王安石就倒在了這上麵,他身為帝國首相,總攬大權近5年,這是什麼權威!縱觀北宋曆史,之前的趙普、呂夷簡等宰相任期比他長,可沒一人做到他為相時的權威!到這種程度,居然讓命根子一樣的新法突然被廢,都不知怎麼出的事!還有比這更呆的嗎?還有比他更天真更純良、不整人不搞事的首相嗎?

謎底與一守城門的人有關。這個城門官在宋史上鼎鼎大名,甚至以一守城門的。在宋史上留下了屬於他個人的傳記。他叫鄭俠。

鄭俠是王安石的學生,進士出身,先在光州當司法參軍。後調進京城。可工作不怎麼樣,在安上門看守城門。剛開始王安石還很器重這位弟子,可人家現在已是位堅定的反改革派了!

這時中原大旱,各地災民湧向京城。鄭俠就站在城門上一眼望去,瘦骨嶙峋、衣不蔽體、流離失所的災民無邊無沿,他心裏頓時“極其痛苦”這都是王安石新法害的啊!災民就是證明、大旱更是證明,連老天都憤怒了!

於是他寫了份奏章。曆數新法弊端。奏章最後他‘視死如歸’的聲稱:請皇上罷免新法,上天必雨!如10天內還不下,就請皇帝把我砍了!除了奏章。他還把千萬災民的苦難畫成了一幅《流民圖》。寫好畫好後,鄭俠開始發愁:怎麼才能讓皇帝看到呢?這是個問題…他職務太低了,如走正常途徑必須得先由宰相王安石過目?這不行!他想了個好辦法:先到開封城外,聲稱這是密奏。以加急驛馬。送進銀台司!

於是皇帝第一時間看到了,26周歲的年輕小皇帝被《流民圖》深深震撼,史稱徹夜不眠,次日4月6日早晨,皇帝和誰也沒商量,就下令全國罷免所有新法!

當天,大雨…

7日,所有朝臣包括新黨、舊黨。都入宮向皇帝道賀終於下雨了。神宗拿出《流民圖》和鄭俠的奏章給大家看。大家才明白了原來是這麼回事。於是呂惠卿、鄧綰等新黨成員紛紛相泣於帝前。最終,除了方田均稅法被罷之外。其餘新法暫時恢複…

9日,遠在西京洛陽的司馬光送來了份加急奏章,積極響應皇帝的罪己詔。

他共總結了6條,眼光獨到,實有必要一條條詳細研究,才能看出大名鼎鼎、光輝偉大的司馬大師有多麼高超:

1“廣散青苗錢,使民負債日重,而縣官無所得”——不知他從何得出這結論?好吧!就算是民間因青苗法而苦不堪言,但官府居然一無所得?那32間封樁庫的錢帛是哪來的?

2“免上戶之役,斂下戶之錢,以養浮浪之人”——說得不準確。上戶的役是免了,但也一樣得交錢!如真不讓上戶交了,估計老混蛋你就不會說什麼了。斂下戶之錢不假,可按戶分等,各有稅款,隻要不是東明縣事件裏別有用心的人把等級故意搞混,有什麼不公道的?

3“置市易司,與細民爭利,而實耗散官物”——市易法的確與民間貿易抵觸,在很大程度上遏製了北宋自由商業的高度運轉。可要注意:這對國家快速積累資金卻有著極大好處,軍費,這條最重要問題,老混蛋居然選擇無視了。

4“中國未治而侵擾四夷,得少失多”——最讓人忍無可忍的就是這句!敢情隻有自己國家治理得盡善盡美了,才能走出國門,去收複失地?另外“侵擾”“得少失多”用詞多好!作為曆史大師,河湟之地與中國是什麼關係,你會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