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事件篇(1 / 3)

皇帝答應了,可開封府尹蔡確不同意。什麼亂七八糟的?侍衛忠於職守而已,真要處罰的話,以後還有誰敢為皇帝您站崗呢?盡管說得有理,可仍有10個侍衛被打了板子,與之相對的是王安石騎馬擅入皇宮之罪卻不了了之,皇帝根本不過問!

以上就是流傳最廣的上元夜宣德門王安石騎馬入皇宮事件始末。公平的講:真要這樣的話,王安石沒什麼好說的,簡直驕狂成性,不知羞恥!但非常不巧的是這件事版本很多,有各種各樣內幕,且每一個說起來,都和這版本截然不同!

首先,是關於宣德門是不是必須下馬的討論?

事發後,王安石在宣德門通道裏被打傷了座騎,連同從人們也被打傷。當時他並沒發作,而是想著或許真犯錯了,可等見到了皇帝,王安石開始回憶往事。當時他是參知政事,跟著宰相曾公亮入朝,從來都是進了門才下馬的!他執政的這些年裏也一直是進門才下馬的。為什麼以前沒有人挑錯?偏偏這一天侍衛們找事,不由分說,對當朝首相先是喝罵,接著鞭打,出手之重,從人和馬匹都受了傷?這是怎麼搞的?

趙頊聽了也很疑惑。他也回憶了下:當年他作皇子時,入朝班序在宰相之後,好像也一直是進門後才下的馬?可見這根本不存在藐視皇權的罪名嘛!君臣二人都在努力想事,這班侍衛怎麼突然間抓狂的呢?樞密使文彥博(疑問:文大人應該在去年4月就被罷了樞密使,去做河東節度使了!這時候怎麼會在京城裏的呢?而且仍是樞密使?)在旁邊插了句,老臣入宮上班幾十年,從來都是在門外下馬…隻此一句,再沒其它!

皇帝和首相一起鬱悶,這明擺著是說:你們兩個小毛孩知道什麼慣例、記得哪些往事?就算你們一直都是門內下馬。也隻能說明你們一直都是錯的!

事情到這一步,誰是誰非必須得有個說法了。否則王安石不僅是白挨了頓臭罵、創下首相挨鞭子的記錄,還要被扣上無知蠢材、犯法都不自知的醜名!下來後。王安石去翻浩如煙海的各部門記錄,終於找到了宋仁宗嘉祐年間行首司的工作日記。裏邊記載所有大臣都在門裏下馬(並於門內下馬)有了書麵依據,他去找參知政事馮京。馮京是北宋科場的傳奇人物。連得解元、會元、狀元,即民間俗稱的“連中三元”在整個1000多年科舉史上,經精確計算,獲此殊榮者一共14人(唐2人,宋6人,金1人。元1人,明2人,清2人)這使馮京遠超一切名臣,在官場上首屈一指。這樣的年輕才俊。連富弼都動心了,把自己女兒許配給他。

這時馮京仔細回想,想了又想,終於開口說話“安石,非常遺憾。我忘了”連中三元的腦子居然把每天上朝的禮儀給忘了!最絕妙的是他又加了句“我隱約記得,曾在門外下過馬”多麼成熟的政治修養!先定下原則“我忘了”就此推開所有可能的罪名。接著表明自己立場:我讚同文彥博!

王安石無可奈何,隻好再去找線索。這次他得到了個非常切實有用的第一手資料。有線人說中書省驅使官溫齊古曾親眼所見宣德門當天值班打人的侍衛們事後聊天。一個說“把宰相的馬和從人打傷,這罪名可不小啊”另一個歎了口氣“我難道不知道嗎?隻是上麵逼得緊,無可奈何”溫齊古聽到後。立即報告給另一位參知政事王珪。

王珪是王安石的同年進士,資曆相當深厚,在翰林院一幹就是18年。文章寫得非常漂亮“其文閎侈瑰麗,自成一家”在文字高手不計其數的宋朝能得到這樣評價,其能力可想而知。此人未來就是大宋宰相,外號“三旨相公”即上朝“取聖旨”在朝“領聖旨”下朝“己得聖旨”是位再乖巧不過的好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