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路伐夏篇(2 / 3)

郭逵是注定不用的。哪怕他南征時做得盡善盡美,把交趾殺得雞犬不留都一樣。那時他功高震主,不殺他就是恩典。這時帶著點小罪名提前養老,說實話是最理想結局了…

至於王韶,他已死了,就死在6月24日,戰爭暴發的前夕。他以軍功報國,收複熙河是多大的功勞,可在他列傳裏,是這樣結尾的“韶晚節言動不常,頗若病狂狀。既病疽,洞見五髒,蓋亦多殺徵雲”(他朋友多是南方的楚人,所以立身不正。晚年顛三倒四,像個精神病一樣,得的病是‘疽‘,身體潰爛,連五髒六腑都能看見。為什麼這樣呢?就是因他殺人太多了…)這世界還有半點公理道義嗎?不過這怪不到宋神宗的頭上,《宋史》成稿時,他早就死好多年了。別說區區一王韶,就連他本人貴為帝皇,一樣被篡改生平。這時我們隻需知道宋神宗是一非常認真謹慎的人,做出的每個決定都有他自己的用意,哪怕派太監和親戚當主帥。而後麵的事實會告訴我們:麵麵俱到的結果是怎樣的!

回到當下,不管誰反對,皇帝意誌不可違背!人員、兵力、攻擊路線、主帥都由他決定,甚至出兵日期…

8月,自東漢以來已900餘年不曾入貢的佛泥國來大宋朝貢。借著這一君臨萬邦的氣勢,宋神宗正式發動了5路伐夏之戰!

7日,西夏軍進犯臨州堡,宋神宗下旨:董氈率吐蕃軍隊討伐之。

8日,鄜延軍種諤首先發動,衝出駐地綏德城,擊破一支西夏軍。斬首千餘級。開門大吉,皇帝卻緊急叫停:種愛卿,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其餘四路還沒準備好,你先殺出去幹嘛?宋神宗展開了巨大的西夏地圖,一比雍熙北伐更龐大精細、有層次感的戰略出台。拋開一連串地名人名,以最直觀方式解構,可知5路大軍在西夏國境線上一字排開。從左至右依次是李憲、劉昌祚、高遵裕、種諤、王中正。最外圍分別是兩位大太監。同時靈州這攻擊重點留給了中央的最強戰力劉昌祚、高遵裕兩位將軍。而掃蕩銀夏5州的種諤起牽製作用…

那為什麼要把鬥誌旺盛不可遏製的種家軍強行留住呢?這涉及到戰略重點。主攻在中央,卻偏偏在最旁側啟動,定要把西夏主力全部吸引過去!在這戰略思想下,應由最左側的李憲的熙河兵團部最早發起攻擊。李憲出熙州,繞過蘭州。向西市新城挺進…

行進中,每個宋軍士兵都清楚,他們很快就能遇見西夏人。因王韶的熙河開邊,吐蕃人已被打垮,連帶著把黨項人也牢牢壓製在邊境線上。巨大威脅讓西夏時刻都警惕著,宋夏雙方都知道遲早難免一戰!

23日。兩軍相接,近3萬宋軍麵對2萬餘西夏騎兵。李憲的任務是必須取得壓倒式勝利,隻有這樣。才能完成戰略目的!

當然,李憲有絕對的把握。因他率領的是熙河兵團,是大宋朝最精銳的西軍!且如今的熙河兵團又漲能耐了,不再隻是好勇鬥狠、血腥拚殺。熙河兵團在曠野中擺下了一奇怪陣式。相信對麵的西夏人根本不知這陣式的來曆,或許連創始人是誰都不知道!

唐將李靖、六出雪花陣…這幾個字本身就是一不朽的傳奇,以數千騎兵千裏奔襲,活捉突厥大汗的李靖!

宋朝的大太監李憲沒給唐朝的前輩名將丟臉。大獲全勝,接著乘勝追擊,26日殺到女遮穀,在這兒發了筆橫財。這裏是西夏一個軍需庫。裝滿了軍糧、軍械,宋軍打仗怕的就是缺糧,得到這筆外財,比殺了數萬敵軍還有利。

9月2日,吐蕃讚普董氈入貢,且報告自己已率3萬吐蕃軍與李憲會合,隨時準備合擊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