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宋朝舉國動員軍隊,做出自太宗朝以來最大的軍事行動!集中大宋西軍的全部主力,分5路進兵西夏!
第1路由熙河、秦鳳軍總管大太監李憲率領,步騎近3萬,彙合董氈的3萬吐蕃軍,攻擊蘭州、靈州。如靈州被友軍攻破,則變目標為涼州。
第2路鄜延軍,由種家軍第二代種諤率領。鄜延軍共9將54000人,另撥京城禁軍7將39000人,總計93000人,出陝西攻米脂,再攻擊夏州,最終目標是與河東軍圍攻懷州。
第3路河東軍,由太監王中正率領,步騎6萬,民夫6萬,馬2000匹,驢3000頭。另有民夫5萬人作為後備。先取懷州,後渡黃河,進入西夏腹地。
第4路環慶軍,由高遵裕率領,蕃漢步騎總計87000人,民夫95000人。他們是攻擊主力,先取清遠軍,目標是原宋朝重鎮靈州、現西夏陪都西平府。
第5路涇原軍,由劉昌祚率領,由51062名步兵,5000匹馬組成。會同環慶軍攻占靈州。
綜上所述,一個個數字羅列出來,稍微計算下就讓人瞳孔放大、全身發麻。五路大軍總計35萬人,民夫20萬,全加在一起是56萬左右!
想想當年雍熙北伐怎樣?隻不過30萬人左右。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大宋朝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同時也是空前絕後、唯此一次的攻擊!宋神宗壓上去的籌碼不僅是軍隊數量、更是自王安石改革以來所產生出的財富!
作出這些決定,宋神宗本人也惴惴不安。找來樞密院的人,問你們覺得怎樣?軍方一片沉默,好久後,樞密副使孫固才慢慢說了8個字“舉兵易,解禍難。不可”
宋神宗很煩燥,像在說服孫固、更像是在說服自己“西夏內亂,我不取則遼國取。難道我們要坐視遼國做大嗎”
軍方再次沉默。宋神宗說的是對的,以耶律洪基沒事都敢向宋朝勒索土地的貪婪,近於分裂的西夏算什麼?好一會之後,他們提出最後一個問題“請問陛下,這次西征主帥是誰”
“李憲”這是宋神宗給出的答案。聽到這兩個字,軍方代表覺得一陣陣頭暈,好多好多話堵在喉嚨裏,一時間不知先說哪個好…
因根本就沒必要說,這問題是常識,從古至今從沒人犯過這種錯。李憲是位軍事型的太監。王韶熙河之戰時曾做過副手。這是資曆,且不諱言地說,宋朝太監與唐朝不同、與清朝不同、與明朝更不同。他們中間有一些足以稱得上真正的男人!
如真宗朝的秦翰。《宋史》“翰性溫良謙謹。接人以誠信”秦翰勇武,前後戰鬥,身被49創。在成都平叛時,身中流矢五戰五捷。攻克益州,卻把戰功讓給了手下。秦翰堅韌,決定北宋命運的澶淵大戰時身在最前線,70餘日不解甲,直到遼國退軍!當他病逝時,禁軍以父兄之禮葬他,這位太監是位合格的軍人!
可就算秦翰此時複生。也不能擔當此時西征的主帥。樞密院說得好:此次西征是為平定西夏,這是圖謀滅國之舉!這種程度的戰爭,從沒一太監來擔當的!
而宋神宗皇帝給出的答案居然是不止一個太監,而是2個太監,外加1個外戚!
另一個太監是河東軍主將王中正,且鄜延軍的種諤也由他節製。外戚是環慶軍主將高遵裕,這是宋朝當今的天字第一號衙內,他是高瓊的孫子、高繼宣的兒子,‘女中堯舜’高太後的叔叔!這樣大的來頭,怎能落在王中正的下風呢?於是乎涇原軍的劉昌祚就由他指揮!
五路大軍中隻有種諤、劉昌祚是主戰宿將,居然連自主的軍權都沒!
此時此刻,相信大家都想起了2個人名——王韶、郭逵!論經驗論能力,這2個人才是神宗朝名將,哪點都比上麵這5個人強的太多,為什麼連提都沒提過?這就是命運弄人了,不止是他們的悲劇,更是宋朝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