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之戰篇(1 / 3)

他們動用了6個監軍司兵力,唯恐不夠,在民間征兵時達到十丁抽九的程度!共湊齊了30萬兵力,帶足100天糧食,向宋朝涇原路集結。結果空等了1個多月,李憲一點動靜都沒,那邊永樂城卻建起來了!西夏人又氣又急,真是摁下葫蘆起來瓢,再也耽誤不起了,全軍開拔向鄜延路靠近,拔下永樂城這根釘子!

這時,守城部隊派人向米脂城緊急求援。最先接到信息的是大將高永亨,他哥哥是鄜延軍中排名僅次於曲珍的高永能,兄弟倆在前不久西征的無定河穀一戰中都起到了決定作用。這樣的人,在軍中威信應得到尊重。高永亨立即去見徐禧,提出自己意見“城裏兵少,沒水源,難以堅守”平心而論,這是客觀事實。可徐禧的反應是大怒,把這懦夫孬種關進大牢裏去!之後他笑嘻嘻看了眼西北方,說了句非常牛的話“西夏人來送死了,這正是我建功立業取功名的好時候”他下了兩個命令:1請名義上的西北最高長官沈括坐鎮米脂,理由是主帥不可輕動。2我率部隊趕赴永樂城,迎戰敵軍!

全體宋軍一起發抖,其中最冷的是沈括。他後悔了。作為西北最高長官,永樂城計劃沒他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實施。由此可判斷:他昧了良心!以他天文地理無所不精的知識麵,會連永樂城沒水源這巨大缺陷都不懂嗎?明顯的,沈括把這座城當成了政府工程而非戰備工程。此時考驗突然間來了!沈括想了又想,他提醒徐禧:兵力相差太懸殊了。敵軍30萬,我軍不超過4萬,這仗沒法打。不如以永樂城為誘餌,就讓西夏人占領。之後我們招集西北所有軍隊。與之決勝…可徐禧對沈括笑了笑:永樂城的事,皇上已全權交給了我。您是主帥,我給您留1萬兵力,就留在米脂城聽我好消息吧…

徐禧帶著2萬多人上路,連帶著永樂城原有5千多人,宋軍在3萬左右。西夏軍30萬。這數字對比是不是很熟悉呢?對!和李元昊時期的三川口、好水川等戰役一樣,都是1:10!

8日,徐禧、李舜舉來到永樂城,迎接他的是大將曲珍。出於戰局考慮,曲珍實不想讓徐禧進城:兵馬我來調度,您就回後方米脂城督戰吧!

徐禧笑了“曲侯老將,何其膽小也”他是笑著進城的,有好多想法,憋著多難受!進城後,他第一條命令就把全軍都雷倒了——大家注意:這次戰鬥的獎賞條例要變一下!以前各人以砍得的敵軍首級論功。這樣很不好,大家往往為搶死人腦袋耽誤了戰局,嗯,還影響團結!現在為專心殺敵,我宣布:軍功平等,大家都一樣!

這隻是徐禧第一個想法。當9日,30萬西夏軍在葉悖麻、咩訛埋率領下來到永樂城時,他其餘想法才一個個顯露出來。得承認:這些想法,不僅對宋軍是巨大折磨,就算對西夏軍,也有超常規的摧殘!

葉悖麻、咩訛埋也打了好多年仗了,還頭一次遇上這樣的事?兩軍實力對比達到1:10,一的一方不躲在城裏,等著敵人爬城牆往下扔石頭,反而走了出來。在城下列陣!兩人立即嚇出身冷汗,之前宋軍經常列陣在城外,以一敵十殺得西夏人到處跑,這次不會又上演了吧?他們很後悔,如這樣。他們在兵力分配上就出了大問題!

隔著無定河,西夏軍得先渡過去。為攻城方便,葉悖麻、咩訛埋先派了步兵過河,鐵鷂子等重騎兵都留在河對岸,這時宋軍出城,如搶先攻擊,後果不堪設想!城上宋軍也發現了這一點。本來徐禧派兵出城時,所有將軍都反對,鄜延軍不是不能打硬仗,但從沒這樣忠厚樸實過,我們非常習慣陰險地作戰…

可被徐禧一句話就否定了,他端坐城頭,說了句古文“爾可知王師不鼓不成列”此言一出,鄜延軍集體一頭霧水:老兄,俺們都是拿刀砍人的老粗,您學問大,都不懂哎!

這裏簡單介紹下“王師不鼓不成列”這句話出自春秋時期一位神人。此人大名鼎鼎,中國人基本都知道他叫宋襄公。說這句話的時候,他正和春秋時代公認的野蠻人楚軍在打仗。楚軍渡河攻擊,宋軍有人勸他乘楚軍渡河才渡一半,立即發動攻擊,可以多勝少。宋襄公大義凜然說出了這句話。結果就是被全軍渡河完畢後的楚軍打敗,大腿上中了一箭,傷重而死…幾千年來他就是個大笑話,反麵典型。這時居然被徐禧提了出來,仿佛還光芒萬丈了一樣!徐禧,你隻是個拿人工資,替人打仗的打工仔,裝什麼大象?以為你是宋襄公,想爭霸主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