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進來,沒看任何人,直接對高太皇太後說:是哪個奸邪勸陛下重施這個邪法?
範純仁立即閃到一邊,一個字都不敢說了…奸邪?這頂帽子壓過來,他的終生就得被定性,連他的父親都得被追貶!
老混蛋又成功了,哪怕奄奄一息,他都震懾全朝!可天下怎麼辦呢?要知範純仁並不是新黨,他是看到了危險的現狀,因國庫又開始空虛了!
青苗法、方田均稅法被廢,土地、農民又被地主們霸占,國家利益重新縮水,這樣的實際問題誰來解決?這些司馬光不管,我隻管廢!興什麼的?管我毛事!
這是他一生最後的真實寫照,有一句在他列傳裏流傳天下的名句可佐證。什麼責任、什麼危險,他都能忽略掉!
史載:當他以母改子改得最爽時,有人曾提醒他:這時否定,小心哲宗長大了會為父親出頭,那時再翻天覆地來一次,大宋朝可怎麼辦?老混蛋愛理不理“天若祚宋,必無此事”你自己做的事,要上天給你擦屁股嗎?
王安石去世後5個月的9月1日,司馬光去世。和王安石一樣終年66歲。他的葬禮規格是超高的,贈太師、溫國公、一品禮服,銀絹7000兩,諡文正,以皇帝名義賞了塊石碑,上麵刻著“忠清粹德”另外,高太皇太後帶著小哲宗親臨現場致哀,她本人還當眾哭了幾聲…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王安石死時,居然一無神道碑,二無行狀。三元墓誌銘。治喪時隻有一個弟弟在場。至於之後的追贈、蘇東坡的製文,是一讓人玩味的諷刺。那居然是王安石平生大敵司馬光說的一句話——“介甫文章。節義過人處甚多,但性不曉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遠讒佞輻湊,敗壞百度以致此。今方矯其失,革其弊。不幸介甫謝世,反複之徒必詆毀百端,光意以謂朝廷特宜優加厚禮以振起浮薄之風”這些話除開頭稍微肯定了下王安石人品外,沒一處不是在罵人。
再說司馬光。政績和人品不再多說了,現在看他的主項——曆史。史學界有句話“千古兩司馬”即寫《史記》的西漢司馬遷、寫《資治通鑒》的北宋司馬光。這兩人不僅都姓司馬,著作也大體相當…
那就說說我對這2部史學巨著、這2位史學巨人的看法。說兩點:1《史記》是司馬遷以個人之力在竹簡時代完成的從上古至漢武帝朝的3000多年的紀傳體通史;《資治通鑒》是司馬光集眾人之力在紙張時代完成的從戰國至五代的1362年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的草稿叫《資治通鑒長編》它是按照時間順序把所有史料籠統的大雜燴的東西。但《長編》的作者並非司馬光!兩漢部分的作者是劉恕、魏晉南北朝和五代部分的作者是劉攽、唐部分的作者是範祖禹。將《長編》改編、改定成如今的《資治通鑒》正本的工作才是由司馬光完成的。這其中,他的兒子司馬康也做了重要貢獻,所有的文字校對都是司馬康完成的。
2兩本書都是通史。《史記》作者司馬遷是漢武帝時代的人。那他的《史記》就從三皇五帝開寫,一直寫到當朝漢武帝。寫書時敢於說真話,指出曆代皇帝權臣的錯誤。更有甚者,他把西漢王朝的死敵項羽提高到了帝王身份,和劉邦一樣享有“本紀”的待遇。反觀《資治通鑒》,開篇從戰國,結稿在五代末年,司馬光本人生活在宋朝立國百餘年的時代了。可半點本朝的事都不提!多麼的明智,絕不惹半點麻煩。可這本書不是為了教人怎麼當皇帝嗎?那麼本朝前幾位皇帝的得失是最重要內容,你怎麼徹底忽略了呢?
這世上有些人是極特殊的個案。他們活著時是噩夢,死了後仍是個噩夢,不管什麼事,隻要和他粘上點邊,立即就變味了。如司馬光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