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正巧是宋朝大赦天下的好日子。文武百官都要進宮去讚美皇帝,順便唱歌跳舞玩個痛快。集體狂歡後,大家談笑風生走出宮門,去趕下一個過場——給司馬光吊唁。
隻是突然間他們被一個人攔住了。程頤堂而皇之擋住了隊伍,在這隊伍裏有宰執、兩製、三司、台諫,有親貴,哪個都是他碰不得的,可他站得非常穩,麵沉似水“你們要去哪”“司馬光府啊”
“去吊唁嗎?你們都錯了”程頤以一貫的教育家嘴臉給宋朝頂級官員群落上集體大課——子曰:如某天悲痛哭泣過,就不能再尋歡作樂。你們剛在皇宮裏歡樂過,這時再去司馬光府上吊唁,是對亡靈的不尊重…
官員大隊伍啞了,麵對這掃興的人,得怎麼辦呢?換一個人,哪怕他是帝師,這時也是自找沒趣,官大一級壓死人,當麵斥責,背後出招,哪一種都能讓他不死不活。可程頤就不同了,他是理學宗祖、當代大儒,尤其還端出了孔夫子,從哪一點上說,都動不得…
沉默中有人打了個哈哈“孔夫子是說過哭的當天不能歡樂,可沒說過歡樂那天不能哭嘛”搞個小怪,閃出個台階,大家都退一步多好…
可程頤不退,他是理學宗師,講究的就是誠心正義、無愧天地,最厭惡的就是這類油嘴滑舌投機取巧的東西。他怒了,站在當街堅持真理,無論怎樣都不放官員們走!
這時官員隊伍裏走出一個人。前麵說過:這世界很大,以程頤的神聖光環,也仍有極少數幾個人不怵他。這人就是其中之一,現任翰林兼侍讀蘇軾。他笑嘻嘻走到程頤麵前,轉身麵對大家“程大人說的是有根據的,這是漢朝名人叔孫通定下的禮儀,是很有名的啊”
瞬間大笑。在場每個人都學識豐富,叔孫通…那是漢朝一衰人。程頤學誰不好,非得像這樣的例子看齊!
理學大宗師哪受過這個!蘇軾在他眼裏一直是個油嘴滑舌的極品市井小調的高人,青天白日下竟敢對他無禮!大怒之下,他轉身就走。還好他理智尚在,沒選擇和蘇軾單挑。和宋朝 第 164 章 體行禮,然後各回各家…
回家後,又有新笑料傳來。蘇軾意猶未盡,在家裏給程頤起了個綽號“鏖糟陂裏叔孫通”鏖糟陂是開封城外一地名。非常偏僻,土裏土氣。這句話連起來讀,意思就是在那偏僻的沒人去的冒傻氣的地方有個人叫…程頤…
哇哈哈,全開封官員們都拍案叫絕,蘇軾罵人都這麼有水平…實在是高!程頤在沒進京前,不管有多大名望,本質上就是洛陽伊水邊上一農民,鏖糟陂裏。虧蘇軾怎樣想得出來!
歡笑在繼續,在人們心中,甚至在蘇軾心裏。這隻是一時的調笑,人生是需要嘲笑及自嘲的。這本是社交一部分。可誰能知道呢,就是剛才這個小玩笑,讓北宋走上了滅亡之路…
官場的噩夢——黨爭終於開始了!北宋朝從此刻開始變味…
10月3日,大遼國遣使冊封李乾順為知夏國事。8日,西夏使者告哀。宋使穆衍、張楙前往吊祭。帶去詔書“五路伐夏之地,等你將永樂城之戰所俘軍民送還,一準歸還”
12月,館閣人員的考試,程頤作為當世 第 164 章 體喝彩,王大人威武!可令王岩叟勃然大怒的是:上一次賈易、朱光庭彈劾蘇軾時,官方聖旨赦蘇軾無罪。這一次他彈劾時,官方把上一次的聖旨收回來了。
敢情他出手了居然還比不上賈、朱2人!聖旨赦蘇軾無罪,是指有罪但不罰。追回詔書,那是認為蘇軾根本就沒罪,言官們指責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