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述紛爭篇(2 / 3)

大家覺得怎樣?冷汗下來沒?這幾句話把元祐年間的政府行為批得體無完膚,從農業到科考、從役法到救災、從商業到外交,統統地失敗!

很震撼?一般來說,這樣全方位的否定,是改朝換代後對上一代亡國之君才能提出的指責。不這樣說,就沒推翻的理由。可這是順沿時期的宋朝,至於這麼血淋淋的批判嗎?答案是肯定的!這是宋哲宗親政後的政治精神,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誰在這9年裏幹了什麼,都要連本代利還回來!首先從施政綱領上做起!

這種全方麵否定在9年前出現過,高太皇太後、司馬光把熙寧新法全廢了,如不是抱著全方麵的否定,怎會做出以後的事?既做了,就不要怪受害人反擊!

這道考題發下去後,新舊兩黨的新一輪戰鬥終於再次展開!各自的先頭部隊在考場裏就地廝殺!第一輪由考生們出場…

麵對考題,考生們知道這已是新一屆政府的政治大方向。有人很清醒,記得自己是為什麼來的,順著潮流走,才有眼前的功名。他們選擇了批判元祐時期的政府。有的人卻勃然大怒,恨不得在考場裏喊口號找同誌,立即反批判!這種人是主流,9年的老式教育,他們本身就是“今複詞賦之選而士不知勸”這夥的。頭一句就被罵了,拿什麼不生氣?

憤怒中他們有不同的發泄方式。有個叫尹焞的人出了最大風頭。他看過考題後二話沒說,站起來交了白卷,出去了。走出考院後。他對著外麵人群說了一句話“難道可以這樣去搏取功名嗎”說完直接離開了京城。他身後是一大片舊黨人激動欣賞的目光。這真是個卓爾不群的好苗子,他是誰?誰教出來的這君子?答案很快出現——尹焞,洛陽人,聖人程顥的親傳弟子。堪稱根紅苗正,舊黨裏的舊黨,從這一刻起,他成名了…

其他人選擇了更實惠的方式,他們精心構思寫了一篇篇反批判論文,反駁李清臣在考題裏對元祐政績的指責!這種行為在明清兩代夠殺頭的了,沒事都能搞出來文字獄。何況這樣明目張膽拉幫結夥的搞事?可在宋朝很平常,指責政府、甚至指責皇帝,都是氣節學識的表現。想當年二蘇兄弟考館閣就這麼做過,為了成功率他們定下一正一反的策略,由蘇軾演紅臉。讚美仁宗抬高時政。蘇轍反其道而行之,把仁宗罵了個狗血淋頭,連帶著韓琦等大臣也沒跑了…事後怎樣?蘇轍啥事也沒,這時都做到門下侍郎副宰相了!

第二輪戰鬥在考官中進行。試卷收上來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論調,選誰?貶誰?出乎旁觀者意料,反駁派居然贏了。因主考官們站在了舊黨一邊!

問題嚴重了,這結果相當於宋哲宗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他的施政方向剛出爐就被否定,讓天下人怎麼看?讓他下一步工作怎麼展開?沒別的辦法,麵對反抗,必須打壓下去!哲宗親自宣布這次考試作廢!還是原來的題目。重考!

這一次換了考官,以楊畏為主考,終於選出了熙寧新黨的追隨者。26日,畢漸等975人進士及第…之後史書評論“自此紹述之論大興,國事遂變矣”宋哲宗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信息傳出去了,相信影響很快就會波及全國,同時京城裏的政治氣候也會隨之改變,新黨新政,當年盛況終於要重現了…但小皇帝高興得還是有點早,他把事挑明了說,仍有人敢反對他——蘇轍!

這位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乖乖寶、沉默好人的小蘇同誌露出了他真麵目。他寫了兩份奏章,第一份內容太彪悍了,就算司馬光從墳墓裏爬出來都別想猜到。他說:我看到了這次的考題,實在太讓人驚訝了,搗毀元祐政事、恢複熙寧新法?您這樣做真是大錯特錯,您不知道神宗陛下的真正理想,我們在元祐年間做的,都是神宗先帝的遺願,都是為國為民、為先皇、為陛下,半點錯都沒…這是總前提,下麵是核心“…至於其他,事有失當,何世無之?父作之於前,子救之於後,前後相濟,此則聖人之孝也”之前的老混蛋之所以敢廢除新法,是在“以母改子”的大義名分下進行的。哪怕是遷強,畢竟抬出了長輩。可蘇轍這時說:政治上有錯誤,哪朝哪代都出現過,父親做錯了,兒子來補救,這是聖人提倡的孝道,是崇高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