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越寫越高興,漸漸刹不住閘了,忍不住把新黨集團拖出來集體受罵“苛可蟗國以害民,率皆攘臂而稱首”“始與知己,共為欺君。喜則摩足以相歡,怒則反目以相噬”最後一句總結——“稍正滔天之罪,永為垂世之規”
大家看:蘇軾寫這些就過分了吧?呂惠卿犯錯,隻管說呂惠卿好了!可為什麼要借機打倒一片呢?畢竟有事說事,亂罵人是要負責任的!
蘇軾不管,他當時寫完這篇絕世好文後仰天長笑,大感舒暢,走出門去還喜形於色。有人問蘇學士:您為什麼這麼開心呢?
蘇軾把剛寫好的貶製背誦一遍,之後加上了自己感歎——“三十年作劊子手,今日方剮得一個有肉漢”一個字:爽!
爽過後是付帳,蘇軾在此時被定案,他借職務之便,公報私仇,還影射神宗先帝,犯了大逆罪!證據確鑿!不用像烏台詩案那樣押回京城受審,11日,直接從定州免職,到英州去反醒!
蘇軾,是繼蔡確之後,黨派之爭中第二個被貶過嶺南的頂級大臣…
在這過程中,沒誰給他講情,連範純仁都閃得遠遠的,有多遠躲多遠,就算這樣仍覺得不安全,幾天後,範純仁、範祖禹等人幾乎不約而同寫了辭職信,主動申請外調…京城沒法呆了,太凶險!
不過這並不是被張商英嚇的。張商英再狠,資曆卻不深,沒法撼動他們這級別的大佬。他們之所以逃難一樣地躲出去,是因一比他們資曆深、影響大、從不妥協、從不手軟的人從江南趕回來了,很快就要進入開封京城——章惇!
4月12日,宋哲宗下令改元紹聖。紹,繼承的意思。聖,聖人的意思。宋哲宗心中的聖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父親宋神宗!就從這個改元開始。紹聖紹述的大幕正式拉開!
紹聖元年(1094)4月21日,章惇被任命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同時範純仁被罷。章惇成為紹聖、元符年間的大宋獨相…
在宋朝目前還活著的官員中,章惇是資格最老的一輩了。王安石、司馬光等人死後,除更老的文彥博外。沒誰能超過他。範純仁也好、呂大防也好,哪怕年齡相近,在職務上都是章惇的後輩。這還不算什麼,一般老前輩都慈祥,對後輩們很溫馨…可章惇是特例!
章惇一生始終活在黑白世界裏。他認為對的,會永遠忠誠,如對王安石和新法。他認為是錯的,就始終敵對到底,如對司馬光和舊黨。在這兩者間絕不會有第三種情況發生。這種信念轉化成做事風格,就成了敵人的噩夢!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血還血…這才是章惇的風格!
往事例例在目。9年裏舊黨倚仗著高太皇太後對新黨人壞事做絕,都搞出人命了!這時章惇回京,也就隻有一個目標——殺人!意識到這一點,連範純仁這樣的和事佬都不敢往裏摻和。章惇來了,有多遠閃多遠。最好和這人永不見麵!他們料得很準,之後的時間裏,每一點都發生了、黨爭繼續加劇!
章惇動身前已知道了自己的任命,回朝就是首相。這不僅是因他的才、更是因他忠。宋哲宗最認可這樣的人…
另一點,滿朝大臣都和範純仁、範祖禹他們想到了一塊,為保住身家性命,這些人自掉身價。做了件宋史上極其罕見,堪稱史無前例的事!
章惇抵達京城那一天,全體朝臣都到城門外去迎接。一個個誠惶誠恐、小心翼翼。可惜章惇無動於衷。開什麼玩笑?事到如今,想立功贖罪都不可能,隻憑些奴顏婢膝就想過關?
章惇上任,新黨人快速返京。當年熙豐舊人如蔡卞、曾布、周秩、翟思、上官均、林希、黃履、來之邵、郭知章、劉拯等人都回來了,他們迅速占領了禦史台、知諫院等關鍵部門,和張商英緊密配合,做事效率空前迅猛…
閏4月,元祐年間與蔡確、章惇、刑恕合稱“四凶”的黃履被提拔為禦史台老大禦史中丞。
5月9日。宋哲宗下詔:以王安石《日錄》為底本,由蔡卞等人重新編寫《神宗實錄》
14日,繼貶謫蘇軾後,又一個新的清算目標出爐——殿中侍禦史郭進章追究元祐時期割讓西北4寨給西夏之事!
大快人心!當年舊黨在宋朝對西夏始終處於戰略進攻態勢的情況下,主動放棄4座邊寨的行為人神共憤!無數邊關將士用血肉換回的城池,隻為了和新黨唱反調,就無償送還給了敵人。不說實際上的物質損失,9年間兩國的士氣、攻防的易位,就讓宋朝苦不堪言!
西夏人重新變得無比囂張,小梁後敢帶著10萬人闖進宋朝的環慶路來殺人放火…這是奇恥大辱!章惇指示上任後第一件事就辦這個,誰的責任定要查清處理!
很快責任人名單被列出來了,以司馬光、文彥博為首的11個人是主犯。其中司馬光、文彥博、範純粹責任最重,定為“挾奸、罔上”孫覺、王存等是從犯,罪名是“暗不曉事、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