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要趁熱打鐵,一鼓作氣把宋哲宗的“紹聖紹述”新政之夢打碎!這封奏章是這麼寫的——如皇帝您覺得先帝的政策不能更改,那麼請走正規程序,把問題交給我們宰相們來討論。現在我們什麼都沒聽到,您忽然間授意科舉出了這次題目,這是成心讓天下人心煩!回首過往,“元祐更化”也是經各級職能部門討論的,現在想改,也不能憑誰一個人說了算!臣提請陛下頒布正式公文,大家在公開場合集體討論,看到底該怎麼辦?
…圖窮匕見,定要分出死活了。很好!宋哲宗這次終於打破了沉默!明天朝會大集群臣,給你蘇轍這個機會!
第二天,蘇轍帶著必勝信心走進皇宮大殿。在朝會上辯論?這是他最擅長的事了,在過去9年裏,他的成功率估計在元祐大臣中能排第一?
他準備得很充分,根據經驗,在未來幾小時裏,他將和小皇帝好好討論下過往30年間的政治形勢。其實那都是假的,一切都會迅速歸入到形而上的層麵,各種代表實際意義的數字如國民收入總值、各項支出費用,都沒意義!王何必言利?
所以要討論的是哪些利益是“君子”所推崇的,除這種特定範疇外,其餘的都是非法所得、都是小人所為!到這一步,蘇轍已有信心必勝。這也是他們每每和高太皇太後隔簾互吼,卻總能占些便宜的原因所在…
名詞解釋:君子是什麼?這是個圓周率問題,小數點後有無盡的餘數,可任由儒家弟子們發揮,而君主們永遠隻有乖乖聽課的份!賢德如仁宗如此、英銳如神宗如此、粗暴的高太皇太後如此,難道18周歲都未滿的小皇帝會是例外?
很不幸,宋哲宗真的就是那個例外!他上殿後,把蘇轍叫出來,第一句話問的是“你怎能把漢武帝與先帝相比”
蘇轍愣了,宋哲宗這句話立即劃定了界限。今天追究的是蘇轍你本人的錯誤,根本就不給你往政治辯論上靠的機會!怎麼辦?皇帝的話必須回答,他隻能見招拆招“漢武帝是明君”蘇轍努力鎮定的這樣回答…
卻不料立即掉進了坑裏!宋哲宗等的就是他這句“明君?你是說漢武帝窮兵黷武,下罪己詔。這都是明君的所為”
蘇轍懵了!他突然發現這個坑能摔死他!窮兵黷武、罪己詔,這兩樣宋神宗也都做過。從習慣上,百姓們對下罪己詔的皇帝很欽佩,認為有理性、有擔當,可嚴格意義上,犯過錯誤的人哪怕已浪子回頭也有不良記錄,所以下過罪己詔的皇帝絕稱不上明君!
蘇轍被繞進去了,作為一資深政治鬥爭人員,他很清醒:這時無論說什麼、再怎麼說,都隻會越描越黑。危急中。他展現出元祐大臣裏最冷靜、最縝密的人的特質,他什麼都不再說,慢慢從議政大殿靠近禦座的宰執區離開,向後退去…
看到這舉動,全殿的人都明白蘇轍認輸且認命了。這是一官方特定動作。叫“下殿待罪”作出這動作就像舉起了白旗,宣布認輸!
蘇轍開始絕望,準確的說,他是感到了陌生!之前他全想錯了,現在看來,元祐年間他們之所以屢屢得手,是因遇到的是高太皇太後。這女人固執、凶狠、粗暴但頭腦簡單。總會跟著大臣的思路走。可年青的宋哲宗不一樣,他牢牢握住了皇帝的特權!
領導者不僅有決定權、更有選擇權!皇帝可隨時決定從哪件事的哪個階段談起,如現在,皇帝就漠視了蘇轍整篇奏章裏的其它內容,直接揪出漢武帝與宋神宗對比的例子,隻要揪住了這一點。蘇轍就是罪人!罪人有資格參與討論國家大事嗎?
這一刻,宋朝滿殿大臣和蘇轍一樣,看向宋哲宗的目光顯得陌生,這個9年裏一直沉默的少年皇帝實在是個狠角色,很懂得怎樣整人…意識到這一點。滿殿大臣們更決心把沉默進行到底。很明顯小皇帝是想殺一儆百,拿蘇轍開刀立威!這種時刻誰出頭誰倒黴,絕無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