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論調、這行為看著是不是眼熟?瞬間就讓人回想起了永樂城…宋軍空前大敗、神宗皇帝徹底不眠、英年早逝。這是多慘痛的回憶,章楶怎還敢重蹈覆轍呢?
這就是水平的體現!敢為人所不敢為的首要條件是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章楶有一能獨立思考的腦子,他看到了永樂城之敗裏隱藏著巨大的潛在勝機。事實上。永樂城絕不僅僅隻是宋軍的噩夢,它本應是敵我雙方共存的死穴!隻看誰能在那時做到什麼!誰做得好,就能讓對手在城裏或城外先流幹鮮血!
這想法很冒險,得有足夠膽量才能想到它、得有更大的膽量才敢實施它!在這點上章楶是幸運的,他的同門兼同鄉章惇是北宋史上膽子最大、性格最狠的一位首相。可以說這想法簡直是為章惇量身定做的,就是要在當初倒下的地方爬起來,用西夏人最驕傲的戰法玩死西夏人!牙眼相還,就如對舊黨那樣清算舊帳…
為能順利建起這座城,章楶做了兩手準備。1他要求西北各路除我的涇原路外,鄜延、環慶、秦鳳、熙河各路也集體開工,大修堡壘。把西夏人注意力轉移走。事後統計:西北各路在此時段共修建寨堡50餘所,步步緊逼西夏,幾乎將對手的生存空間擠幹擠盡;2抽調各路精兵:熙河軍3萬、秦鳳軍1萬、環慶軍1萬,加上涇原軍本路,共計8萬,歸他統一指揮,確保這座超級軍城的順利建成…
8萬人馬,章楶沒把它堆在建築工地旁邊單純的防守,要做出攻擊態勢,把西夏人壓製在邊境以外,讓他們提防、發抖、始終戒備著,等回過味來時,城早就蓋完了…
軍事會議上,章楶反複強調了行動最高,也是唯一的準則——突前不許超過100裏!即必須控製攻擊範圍。這一點,全軍統帥、涇原路衿轄王文振沒意見,領導怎麼說就怎麼做。可一位猛人覺得很不爽,他的軍隊是特殊的。100裏對他來說實在太小了,散步都不盡興!熙河軍團是西北軍裏最擅長穿插奔襲的部隊,從第一代主帥王韶開始,就以比異族人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轉移範圍著稱。這時熙河軍將領苗授笑嘻嘻的說:從熙河開邊開始,我軍從沒兵力集中到這程度。光是恐嚇掩護不大合適吧?章大人,不如我們先攻擊、後修城?
章楶很嚴肅:先修城,沒商量!
…好!服從!苗授重複了下命令:是百裏內外是吧?沒問題!
章楶更嚴肅,他玩的就是腦子,瞬間就聽出了苗授的真實意思“按你說的,靈州城是不是也算百裏之外?天都山、興慶府也是吧”少打馬虎眼…苗授徹底沒話了,隻好聽命令了…
8萬大軍出邊塞,行軍途中,每一位將軍都在強大軍陣中熱血沸騰。走出邊境。前哨探到敵軍來襲!西夏緊急抽調了也約8萬兵馬,由嵬名阿埋、妹勒都逋率領,迎上來了!
苗授向主帥王文振靠近,低聲問:大帥,我們怎麼辦?
王文振向周圍看去。將軍們的神色告訴了他同一個心聲——迎戰!
翻開北宋西軍高官們的履曆,幾乎每個人帳本上都血跡斑斑,誰都不是個良善人,作為主帥的王文振尤其如此,看到手下這種狀態,他根本就沒第二種選擇——打!
具體打法體現了他作為主帥的素質。請戰最強烈的苗授先留住,畢竟熙河軍對這片地形不熟。他派出的先頭部隊是章楶的直屬嫡係折可適。折家軍驍勇善戰、土生土長,打頭陣最適合!
折可適帶著折家軍衝了出去,一路疾行,直奔沒煙峽。這是敵我雙方必爭的地方,他沒想著能搶先抵達,隻想著天險為雙方共有。打場公平的決戰!如他所願,宋夏先頭部隊在沒煙峽遭遇,沒多話,直接開打。折家軍從上午打到中午,把西夏人擊退。追出40多裏,帶著100多顆人頭回來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