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朝結束,曾布單獨留了下來,向宋徽宗進獻了一幅圖。鄧綰之子鄧洵武所畫的《愛莫助之圖》
鄧洵武,正牌進士出身,博聞強記、精通曆史。宋哲宗時擔任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國史院編修,具體工作是重編《神宗實錄》。這太理想了!以他和父親兩輩人對高太皇太後的仇恨,可想而知他的書裏高太皇太後能變成什麼樣。本就是老巫婆了,還不得頭上長角、腦後披毛,每晚吃3個小孩子當宵夜?寫得狠了點,可後遺症也出現了!宋哲宗死後,他被向太後一夥盯住,狠狠教訓了一頓!
鄧洵武很失落,關鍵時刻一即將倒黴的重臣幫了他一把!蔡京在被貶職前力挺鄧洵武,把他又保回到國史院。這看似一步閑棋,卻對蔡京一生的命運至關重要!什麼是聰明人?蔡京最高明一點就在於善良!與蔡京接觸的人沒一個不說他善良的!不管他做了什麼,每個人見到他,都會如沐春風。從最初他處在下位,對領導對同事零拒絕開始,到他日後權傾天下長盛不衰,無論何時何地,哪怕正在傷天害理進行中,都麵帶笑容…
這就是所謂的“態度決定一切”哪怕金玉良言,連喝帶罵地說出去,也沒人接受,甚至可能結仇。而帶著三分笑意,哪怕傷到了誰,都是“不小心”的…
現在回報來了!鄧洵武要把蔡京搞回到開封城來,這想法是多麼的瘋狂。為達到目的,鄧洵武做了海量的準備工作。超級多的數字理論、完美的震撼效果,他相信隻要拋出去,必定會讓趙佶熱血沸騰、無法自製。但他仍很小心。因這些都得建立在一前提下麵——趙佶是不是跟他父親、哥哥有一樣的靈魂呢?曾讓趙煦心動的東西,會不會也讓趙佶懷念?這可真說不準,從趙佶登基以來最初大半年裏,他是多麼的“舊黨”啊…可誰又能忘記:趙煦從10歲起一直忍到19歲,期間任憑高太皇太後為所欲為。堅忍程度在曆代帝王中極為罕見!
思前想後,弟弟也許和哥哥有些相似?但就算不像,該做的事也要去做,尤其是向太後已死了的現在!這一天。鄧洵武終於找到機會,單獨接近了新皇帝“恭喜陛下”開場白很正規。
趙佶“喜從何來”皇帝也很習慣,畢竟每天都要被恭喜很多次的。
鄧洵武“陛下宰輔選得好。韓相公、曾相公眾望所歸”
趙佶沉默,這話前兩天已有人說過了,是中書舍人徐勣,很可能會因這話而在史書留名。可現在鄧洵武來,第二次賀喜沒紅包的!
卻聽見鄧洵武歎息了聲說“真是可惜…”
“可惜什麼”趙佶立即警覺。
鄧洵武說了下麵這段話“陛下是先帝之子,首相韓忠彥是已故宰執韓琦之子。先帝當年改革實行新法,韓琦反對,現在韓忠彥執政。繼續反對新法。以此看來,是韓忠彥能繼承父誌,而陛下不能”
趙佶神色大變,這是侮辱!為人子者繼父業,這是起碼職責。是延續血脈的驕傲,是對父親的認同!如不能,不是承認父輩有錯,就是自己無能!這讓一剛滿21歲的血氣方剛的青年如何忍受?可又能說什麼?之前他的所作所為,哪一樣都真切背叛了父親和哥哥!
難堪的沉默中,鄧洵武在堅持,他當然不是來特意地侮辱皇帝。現在局麵良好,一切都在掌握中,皇帝情緒在波動中…他緊接著說了句“您想紹述父兄之誌嗎”
趙佶更沉默了…他怎能不想!這是個根本就不需考慮的事情。作為一21歲青年,神宗末年他才出生,神宗時代他太小,沒印象不好評論。可高太皇太後、宋哲宗都做了什麼。他親眼目睹。國家黨爭是被哪方挑起來的、國家利益是由誰爭奪回來的,隻要稍有理智的人,都會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