洵武上圖篇(1 / 3)

之後,宋徽宗趙佶才做出了上層建築的再次調整。10月4日,尚書右仆射韓忠彥升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9日,知樞密院事曾布調任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11月16日,知樞密院事由安燾擔任。18日,尚書右丞黃履被罷。29日,以禮部尚書範純禮為尚書右丞。

11月26日,夏崇宗李乾順遣使入遼請婚。

同時11月8日,趙佶頒布詔書,闡述了自己的執政精神:自今以後,對軍國大政、用人標準,沒元豐、元祐的區別,更無所謂新舊兩黨。做事隻看是否可行、是否妥善。辨別忠奸、用舍進退,隻看是否合乎情理…一句話,同誌們,我們要團結!要安靜、努力地工作,把國家建設起來!為此,明年的新年號定為“建中靖國”多好的口號!很多人激動得渾身發抖,終於不搞政治運動了!

截止到這,這段曆史被曆代史書高調傳唱,尤其是南宋朝,為突出這時的成績,給它起了個外號“小元祐”非常的貼切啊!無論在哪點上都像極了!如形象工程極其完美,成功塑造了趙佶的光輝形象,更連帶著把範純仁、蘇軾等名人聲望也提升到了新高度。可在另一方麵,這些事和‘女中堯舜’執政時期更是一模一樣:隻有名聲,對國計民生半點好處都沒!

這種好日子很短,舊黨的命太苦了,好容易盼到一位嶄新的強力太後出現,卻沒能像高太皇太後那樣堅挺,建中靖國元年(1101)1月13日,宋哲宗去世恰好1年後,向太後居然病死了!

她死了,政治風標立即飄搖不定。十幾年了,大宋朝政局一直在變——宋神宗變法,變一次。高太皇太後執政。變一次。宋哲宗親政,變一次。哲宗死了,又變一次…前前後後已4次了,頂級官場裏還剩下的這些人。早就都成了變形金鋼!根據形勢需要,誰都有n多種形態任意轉換!

再把眼光轉向大遼國。向太後死的同一天,1101年1月13日,成功熬死仁、英、神、哲4代大宋皇帝的70歲的遼道宗耶律洪基終於也死了,繼位的是他的長孫、那位最天才同時也最冤屈的太子耶律浚的長子天祚帝耶律延禧。宋遼兩國都迎來了各自的亡國之君,新的時代裏,新生的強者主宰一切!宋、遼、夏這傳統三強不得不都淪為配角!

2月1日,隨著改元大赦詔書一起頒布的便是耶律延禧為當年冤案平反的聖旨。詔“為耶律乙辛所誣陷者,複其官爵。籍沒者出之、流放者還之”但隨即14日,耶律延禧就把當年在最緊急關頭救下他的大恩人、大忠臣、太傅蕭兀納趕出朝廷。任遼興軍節度使。6月13日,耶律延禧封自己的族叔、遼興宗之孫耶律和魯斡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這一次想變的人是曾布。按屬性,他是新黨。可做起事來,總會讓舊黨們打心眼裏喜歡。王安石當政,他第一個拆台。從內部瓦解新黨。章惇當政,他簡直是舊黨利益的代言人,明裏反對、暗裏下絆子,各種招數用得讓章惇相當的鬱悶。

可這時輪到他鬱悶了,無論如何,他是新黨。可他僅僅在6月2日搞倒了一個舊黨——尚書右丞範純禮。隨著7月26日的知樞密院事安燾、10月6日的門下侍郎李清臣2位新黨成員的被罷。眨眼之間,宰執人員中。新黨隻剩他一人鳳毛麟角。且他還是次相,上麵還有一位大首相——元老名臣韓琦的二公子韓忠彥。

甚至就連這個次相職位,也是他在宋哲宗死時倒向舊黨、幫著向太後壓製章惇、擁立趙佶才得來的。現在向太後死了,沒必要再裝孫子,首先第一步就是搞倒韓忠彥、搶到首相位置!

為此,曾布要做兩件事:1讓宋徽宗重新傾向新黨;2要在新黨中扶植起一個人。用這人去搞倒韓忠彥!

於是曾布開始在宋徽宗耳邊像唐僧一樣不斷的念叨:我們要紹述、要紹述啊…終於宋徽宗被說動了。11月22日下詔:改明年的年號為崇寧!意思就是:我們要崇尚熙寧年間(宋神宗年號)一切都該按熙寧年間的規矩來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