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立即就跳了起來“你們不必再說了,朕已決意出京到陝西去,在那裏招集西軍,收複都城,絕不能再留在這”
到此地步,李綱還能怎麼辦?難道能像寇準那樣緊緊抓住宋真宗的龍袍,說啥都不放你走嗎?李綱隻能跪倒,聲淚俱下的勸說!
這時天佑大宋,李綱來了救星!趙桓的兩個叔叔燕王趙俁、越王趙偲來了,他們也勸皇帝不能逃跑…
趙桓終於安靜下來,他提筆寫了兩個字“可回”蓋上禦印,交給內侍,讓他們追上老婆、兒子,都召回來!
皇帝不逃了。 這時是1月4日的下午…
到晚上,皇帝又變卦了。理由很可能是皇後、國公繼續跑,根本沒聽他命令?這直接打擊了他的信心,讓他連夜下旨,告訴宰執大臣們:自己將在明天淩晨出發,都城托付給李綱、李棁!誰愛守誰守,反正別再來煩我!
李綱接到命令時已是深夜,宮門已上鎖,別說他,就算是寇準,也別想在此時見著皇帝。於是隻能等到天亮了…
5日清晨,一夜的煎熬讓李綱火氣大旺,像個點燃了的炮仗一樣往裏走。迎頭就看見一群群的衛兵、內侍們在搬行李,準備皇宮大搬家!激動的李綱再也管不了什麼君臣體麵了!
李綱決定釜底抽薪!一個肯定管用的招:他要在皇宮裏鼓動兵變!
李綱大聲問這些禁衛:你們是想逃還是想守?這句話問在了點子上,禁衛士兵的家小都在開封城裏,這時跟皇帝逃跑,家人怎麼辦?拋家棄業的誰願意?
“願以死守”得到這答複後,李綱馬上與禁軍老大王宗濋去見皇帝,報告兵變消息。趙桓都傻了。他由著李綱擺布。親自下旨宣布不逃了!
隨後,李綱走到宰執大臣,也就是白時中、李邦彥的麵前,說了句話“上意已定。敢有異議者斬”
接著。李綱請皇帝登上宣德門城樓,命文武百官、士卒將士都聚在樓下。他和吳敏在片刻間就草擬出一份聖旨,上麵寫的都是對金軍開戰的宣言。他站在城頭大聲宣讀,每一句都換來了一聲士兵們的承諾…士氣激發起來了,但還不夠!
必須得有獎賞。李綱跟趙桓說了一會。皇帝給出了以下賞格:宋朝官方出銀100萬兩、絹100萬匹、錢100萬貫,文官自朝請大夫以下、武臣自武功大夫以下,共3000道誥宣貼為獎賞,激勵抗敵有功之士!獎給誰,怎麼獎,都由李綱作主!
同時,白時中罷相。李邦彥升太宰。張邦昌被任命為少宰。門下侍郎趙野、中書侍郎王孝迪、尚書左丞蔡懋。李綱為親征行營使、侍衛軍馬軍都指揮使曹矇為親征行營副使。
到這一步。宋朝終於明確了態度——迎戰!不管內部有怎樣的分歧,至少對外統一了口徑。但到底是否正確?不僅當時,就連幾百年後的現代,仍爭論不休…
應不應該逃跑呢?如不跑。曆史結局大家都知道。所以很多人都說李綱是個理想主義者,他死活不讓欽宗離開京城,甚至還在事後把徽宗也拉了回來,結果被金軍一窩端,全都死梗了…李綱害人啊!
那麼就逃跑吧,逃了,金軍第一追不上,第二中國那麼大,逃到哪都有生機。如陝西有強大的西軍、有臨河靠山的堅城,那都是開封比不了的。如還想再遠點,可到四川嘛,像唐玄宗一樣,沿棧道進成都,誰都無可奈何…但成都在曆史上被攻破過多少次?遠的不說,五代時後唐滅蜀、宋初立國滅蜀,都摧枯拉朽、不可阻擋。而造成天險不險的原因,就是蜀中的政府全爛了!以宋徽宗治下的政府,爛的程度很極品了。那憑什麼前後蜀守不住的天險,宋朝就能守住?
回到開封城,李綱終於有了軍事指揮權。他像出膛炮彈一樣四下亂飛,開封城裏無處不到。京城近20年來已成了個超大型風景遊樂場,城防什麼的都拋荒了。他得組織軍民修樓櫓、掛氈幕、安炮座、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檑木、備火油等等,不管在不在行,他都得親臨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