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之戰篇(2 / 3)

如西水門那兒河道既深且闊,金軍如從那兒乘船進攻就不好辦。手邊戰略物資又那麼少,怎麼辦呢?李綱想了想:來人,去把蔡京家的假山拆了!石頭都扔進河道裏,把水路掐斷!

這樣的事很多,盡管蔡京罷相免職了,但數十年積威,換別人誰敢去做呢?

更重要的是城防人員調配。開封城周80裏,這是多麼大的防區,如真像《水滸傳》裏所寫,開封城常年配備80萬禁軍,那事就好辦了,城上站滿人都能輪班換著來。可這時開封城裏根本沒那些人!

徽宗朝,禁軍南下北上打了好多場大仗,不說別的,光方臘起義和北伐燕雲這2次,禁軍出動的人數隻比西軍少一點而已,早就打空了!再加上剛剛梁方平大太監帶著所有禁軍精銳去黃河北岸逃跑,京城裏剩下的全都是老弱殘兵!這時的李綱竭盡所能,隻能做出下麵的布置:

京城四麵,每麵配備禁軍各2000餘人,力量不足由廂軍、保甲民兵協助。城內集結4萬馬步軍,為機動力量,分前後左右中5軍,每軍8千人,隨時支援各方。其中前軍派到東水門(通津門),護衛藏有40萬石糧食的延豐倉。後軍派到宋門(朝陽門),保衛京師城濠最淺的樊家岡一帶。這兩處一是最薄弱地段,一是全城居民的糧食重地,重中之重,不能有半點閃失!

這些,在1月5日——1月7日間完成。6日,還下了詔書:各路兵馬入京勤王!做完了這些,金軍終於殺到了開封城下!

比預料的要早,之所以來得這麼快,都是拜六賊所賜!還記得嗎?王黼他們為了“收複燕雲”這件事能盡快落實,嚴令趙良嗣必須在7天內從幽州趕到開封!趙也隻能每次帶著對方走最捷徑。這是違規的!之前宋遼交聘。宋朝人是絕不會這麼做的,他們會想方設法的把異族人轉暈,不讓他們知道開封城的走法。現在可好,河北大地上。宋朝的各處關隘路途遠近都暴露了!

不過請感謝梁方平太監的膽小如鼠吧!他在逃走之前將黃河上的所有橋都燒斷了!而金軍征伐百年。他們始終有一最大的弱點:沒有水軍!所以1月2日黃河兩岸的宋軍全部逃走,7日。金軍才全部渡過黃河,來到了開封城西北的牟駝岡。這時,完顏宗望笑道“南朝可謂無人。若以一二千人守河,我輩豈能渡哉”

不得不說:白麵書生李綱真的不是個專業軍事人才。敵軍臨境,他犯了個最大的原則性失誤!

牟駝岡,它三麵臨水,一麵是陂,地勢非常完美,是宋朝京城附近的一軍需重地,有2萬匹戰馬、無數草料。李綱忘了派人把軍馬調進城裏。更沒處理好那些草料,金軍在郭藥師引領下直接撲了過去,把這些都搶到了手裏!

客境作戰,最大隱患是給養不足!金軍孤軍深入。這方麵更是死穴,可由於宋朝的疏忽,金軍毫不費力就解決了這問題!

另外:開封城外也是繁華之地,居民都沒疏散,金軍可隨便遛馬,出去搶劫。站在開封城頭,李綱是自責的,這是他的失誤,他人為地把開封保衛戰的難度提升了!

他隻有加倍的付出,才能挽回這些損失!但要支撐到哪一步呢?李綱深深的知道:哪怕再堅貞的心誌,也沒法靠開封城本身的力量挺過這道難關!所有希望都凝聚在前來勤王的援軍上!但援軍何時能到?他不清楚…

1126年1月7日,第一次開封保衛戰打響!

金軍首先發起了進攻,首選目標是水路。這很明智,開封城共有4條穿城而過的河道,分別是汴河、惠民河、五丈河、廣濟河(金水河)。汴河是其中最大最寬一條,它“自淮而南,邦國之所仰,百姓之所輸,金穀財帛,歲時常調,舳艫相銜,千裏不絕”於是進城時的水道也相應的寬到沒道理…前麵說過:開封城裏最寬的一條大街保守估計是307米,那麼最大一條河進城時的水道寬到什麼程度呢?具體數字目前沒有,可查到的是它至少有2到4個水門。更形象點,它就像現在的4排車道一樣!寬到這個樣子,很顯然在戰爭中易攻難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