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轉變篇(1 / 3)

很神勇,這的確是宋朝近百年來最高端的戰力了,可他仍錯過了最好機會,沒能在第一撥趕到趙構身邊…

曆史會證明:誰先趕到,得到的好處就越多。 領導印象分是無比重要的,張俊也好、劉光世也好,都善始善終,哪怕做了再混蛋的事,趙構都永遠優待…嫡係的待遇就是好!

相比之下,吳氏兄弟就差了點,他們始終遊離在主權力集團外。韓世忠也差了點,哪怕救過趙構的命,也等而下之…

最慘的還是嶽飛!他這時正在北方和金軍打得熱火朝天的,和趙構見一麵的機會都沒。於是他的命運…

僅僅是巧合嗎?中興四將的命運居然與他們最初和皇帝接近的次序成正比,可見無論什麼時候,都得和大頭領緊緊靠在一起啊…

最後還要再說一下未來名份最大、權力最重、軍政一把手張浚。他很不幸,開封陷落時他正好在城裏,但為什麼他沒露過麵呢?以他囂張跋扈、唯我獨尊的性子,應把所有金軍都活埋在開封城外才對嘛!哪怕隻有他一個人,也能做到!

可他就是沒出現,從始至終都沒出現過。資料顯示:當時他從外城躲進內城,再躲進太學,和一大批學生混在一起,估計學生們所有對外行動,他也一律都沒參加…因金軍撤走後、他再度出現時,身上連根汗毛都沒掉…

回到大名府,天下兵馬大元帥府中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爭吵:爭吵雙方主要人物一方是宗澤、另一方不是趙構、是汪伯彥!大首領怎會赤膊上陣呢?他有數不清的親信為他排各種憂、解各種難…

汪伯彥是兩宋之交的大名人,生在一貧寒家庭裏,走上官場完全是憑借自己努力。往上升的過程很艱辛,每一步都邁得非常小,說實話:如不是女真人打過來。他這時隻是個地方上的不起眼小官。他的冒升都拜趙佶退位、趙桓登基、殺六賊、清官場,造成一大片官職空白所賜。沒人當官,隻好大批量提人,於是他被硬生生拔了起來。當了相州知州…

不過一州之長而已?這樣的官銜在國之將傾時。誰去理會啊?根本上不了台麵。可汪伯彥在當時最危險的河南地區裏冷靜觀察局勢,把趙構從宗澤手裏搶了過來。從這時起,他給自己輔就了一條飛黃騰達之路…

這時他跳出來和宗澤作對!按說宗澤是全天下都知道的副元帥,位高權重,他一小小知州怎敢、怎能對抗呢?

不是的!汪伯彥這時同樣是副元帥。足以和宗澤平起平坐,甚至還要高出一點!這一點是情分,趙構從相州到大名府這一路上“野中寒甚,燒柴溫飯,與汪伯彥於茅舍下同食”這對一嬌生慣養錦衣禦食的皇子是多麼難忘啊!汪伯彥始終在他身邊,光這一點,就讓趙構銘記終生…

宗澤已不在磁州。他也隨著趙構渡河,並以2千人力破金軍30餘寨,把趙構安全送到大名府,不過他此時帶著滿腔憤怒!他要進攻、要戰鬥、要不惜一切代價殺進開封城去!解救他的皇帝、拯救他的同胞、斬殺他的仇敵!這些。他定要做到,不惜一切代價去做!

這是他和趙構的最大分歧。屁股決定大腦,坐在什麼位置上想什麼事,趙構作為趙宋唯一一位純血正統繼承人,怎能“不惜一切代價”呢?

於是一場激烈爭吵爆發!宗澤主張立即率軍直趨澶淵古城、攻擊金軍外圍、解救開封都城!汪伯彥一點都沒說這有什麼錯,隻是強調做事要量力而為,現在最重要是“且先安泊得大王去處穩便”在道理上看,似汪伯彥說得沒錯?時刻都為大首領著想嘛!首領在,才名份在,一旦趙構死了,還有什麼宋朝呢?但發兵打仗,都是為老趙家爭天下,你自己不出力、不露麵,找個安穩地方先躲起來,誰還會出力呢?你想一切都搞定後出來摘桃子、撿現成,有那種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