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場呆滯,趙旉是趙構此生唯一的獨生子,可現在還未滿2周歲,這麼個小孩子要當皇帝了?還沒等有人反對,苗、劉還有話說“說小嗎,仁宗、哲宗登基時也很小,正因小,才需太後垂簾聽政。至於太上皇,眼前就有例子,您趙構當皇帝時有起碼兩個太上皇存在,您不也當了嗎”張逵還加了句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今日之事,我們正是為社稷百姓”
趙構無言以對,往事一幕幕在他眼前出現,現實讓他清醒,他終於意識到了一件事:不能因自己有個什麼什麼樣的高貴血統,就能在億萬人之上隨意作威作福,想幹什麼混蛋事都隨便。出來混遲早要還,誰做得出格都得退場!
他父親太混賬了,結果在異族人那兒受罪。他太混賬了,所以本國人也造他的反!
這時趙構隻有派人去後宮請孟太後,隻能把希望寄托在這老婦人身上。不一會,孟太後到了,趙構向旁邊躲閃,站到一根柱子旁邊。有官員請他在原來座位上落座,趙構搖搖頭,輕聲說“不能坐這裏了”
時隔多年,孟太後再一次出現在公眾麵前!她做的第一個決定就非同凡響。她沒走上城頭隔著老遠和叛軍說話,而是直接開城,與叛軍麵對麵!
孤獨利於思考,時光鍛煉心性。這時的孟氏再不是從前那個不懂官場、不擅爭鬥的女孩子了。她麵對苗、劉,非常的鎮定“宋室頹唐是道君皇帝、六賊做出來的。與當今皇帝何幹?況且他最初時並未失德,都是黃潛善、汪伯彥在誤導。現在黃、汪已貶職,這些你們不知道嗎”避重就輕,預留台階。這是很高明的政治語言。
可苗傅無動於衷,他是個成年男人,懂得決不和女人講道理。他粗暴直接地說“我們就是要擁戴您當天下的主人,就是要擁立新皇帝”
來硬的?孟氏比他還硬“天下大亂,強敵當前。你們要我一老太婆抱著2歲的娃娃決斷軍政大事,怎能號令天下?敵國知道有這種事。會更輕視欺淩我們”言外之意:這麼搞大家都別想好!
有道理,可惜苗、劉顧不得那麼長遠。眼前騎虎難下,誰還想著以後?他們再次強調定要孩童登基、孟氏主政,這事沒得商量!
陷入僵局…孟氏沒像趙構那樣要麼硬頂、要麼軟蛋。她有第三條路走。轉過頭來看著首相朱勝非“這時正要大臣做決定。相公您為什麼一言不發”曆史證明:這句話是決定性的!趙構在罷免黃、汪後第一時間把朱勝非提到首相的位置上。原隻是把應急品當過渡品用。卻沒想到這是他的急救包。如沒這人,南宋的曆史就會被改寫!
這時朱勝非什麼話都沒說。而是轉身走回了城裏。那樣子真像是黃潛善、汪伯彥的接班人。遇見事就躲,一句話都不敢說…
他成功迷惑住了苗、劉叛軍。從這時起:他們認定這個人是懦夫孬種,不必在意。可實際呢?稍加一句:朱勝非的業餘愛520小說。當時是宋朝,各種汙穢糜爛的明清小說還沒問世。能看到的都是唐朝作家寫的…唐代小說寫的是傳奇、熱血、仇殺、信義,就算是情愛,也定會驚天動地。一個人每天腦子裏裝著這些,做出的事也就可想而知了…
朱勝非悄悄找到趙構,說他剛才跟叛軍裏苗傅的一心腹死黨叫王鈞甫的聊天來著,王鈞甫說“苗、劉二人忠心有餘,學識不足”趙構躲在柱子後邊。疑問的眼神…
朱勝非很低調地解釋“這可理解為以後會有轉機”
學識不足,是說缺心眼?趙構有點明白了。兩人再悄悄聊了一會,由李邴起草了一道詔520小說裏全麵同意叛軍的要求,從即日起。孟太後垂簾聽政,皇太子趙旉升級當皇帝(史稱明受皇帝)宋高宗趙構退位且立即搬出皇宮,到顯宗寺裏借宿。凡叛軍點名的太監全都流放,一個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