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在這時離開,並不是怕難,而是賣了一巨大人情給嶽飛。【本書由】兩相對比,嶽飛兵力雖少,但張俊斷定嶽飛必勝,曹成的巨大兵力等都會是嶽飛的戰利品,且嶽飛單獨平叛,軍功也將全部領受。
這時的張俊,是真的把嶽飛當作一實力派、很親近的兄弟來栽培的。在他看來,嶽飛會成為他的親信…
27日,江東安撫大使兼池州知州呂頤浩命巨師古前往江南東路的徽州前往招降叛將張琪。張琪不聽,反率軍5萬前來攻打西麵的饒州。呂頤浩命愛將閻皋率中軍、姚端率左軍、崔邦弼率右軍,在饒州城下大破張琪。同時張慶的水軍又在景德鎮大敗張琪的水軍。當夜,張琪的愛將姚興又歸降巨師古。張琪不得已,隻能回到徽州休整。同日,呂頤浩收到朝廷的命令,讓他急赴行在,要準備接替即將罷免的範宗尹。
29日,宰相兼樞密使範宗尹被罷,他被整個官場拋棄。先被貶到溫州,再貶到臨海,鬱鬱寡歡得病而死,卒年僅37歲。回想起來,他就是升得太快了,視官場如玩物,視官員如草芥,最後也被官場當成草芥一樣扔到荒郊野外了。
而參知政事秦檜在這件事裏則得到了巨大利益。他先是緊跟大領導走,為範宗尹搖旗呐喊,之後眼見風頭不對,迅速躲到一邊,劃清界線,再之後他隨從民意,反戈一擊,成了打壓範宗尹最出力的人!
最出力的人事後自然要得到最大彩頭,空出的宰相位置怎麼看怎麼可能該由秦參政順位遞補?秦檜熱切盼望著,官場也見怪不怪。大宋朝的宰相像走馬燈一樣的換,很多不被看好的人突然就升了上去,那為什麼秦檜就不行呢?秦檜資曆、聲望比前麵的一點都不差!
可趙構卻仿佛嗅出了點什麼,這個年青人不像從前了,經曆過生死危機後。他的生存能力進化了,再沒誰能從他這兒輕易得到信任!他清醒記得:當初自己是為什麼讓秦檜當的參知政事。是因這人說能帶來和平,而現在和平還遙遙無期…光這一點,就讓他握緊了相印,不能交出去!
漸漸地官場傳出小道消息:前首相呂頤浩要回來官複原職了。秦檜一聽就急了,他腦子裏瞬間反應出問題的症結所在,他的價值不足以讓皇帝動心!也是,和平的意願發出去了,完顏昌居然一點回音都沒?這讓誰都受不了!
8月2日,因張俊建議。駐兵荊湖北路鄂州、隨時準備叛變的孔彥舟被任命為蘄黃鎮撫使兼黃州知州。而張用則被任命為舒蘄鎮撫使。隨後,張俊在丁家洲與嶽飛分開。他帶走了張用部下的5萬兵力。而留下了一些物資、兵員,用以支持嶽飛到湖南去征討曹成…
站在南宋統治集團的立場上來換位思考一下,如我們是趙構、是建炎集團,為了重新立國、抵抗外敵,就要有數量巨大的軍隊及政府職員。這些都需要龐大金錢來維持。錢從何處來?隻有稅收,也就是向人民征集…
於是不管矛盾多麼的劇烈,還是得不斷壓榨,導致更多矛盾、死敵的產生。再深入一下:針對到嶽飛等軍方人士身上。他們要怎麼辦呢?都看得見苦難、不平、殘酷、剝削,也知道自己正在幹什麼,那麼就不幹了嗎?
這是生而為人的悲哀,人類社會就是這種法則。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嶽飛又怎能免俗?所以當他在境內作戰、在剿滅遊寇或土寇時,他雙手是沾滿了普通百姓的鮮血,但也是不得已。而嶽飛在做這些時,已做到了完美無缺的程度。因他絕對的嚴於律己。他麾下的軍隊紀律嚴明到一不可思議的程度,無論放在哪個年代裏,都堪稱最佳!
嶽飛駐軍時。部隊不許隨意出營房、不許走街轉巷,更不許像北宋禁軍那樣做買賣從事生產!嶽飛行軍時,百姓走上街市想觀看嶽家軍軍容,卻隻看到嶽飛本人及幾個老弱兵丁,替他牽著馬匹。沿途借住民宅,臨行前要替主人家灑掃幹淨。借用炊食器皿,必須洗淨才送還物主。嶽飛本人和士兵食宿坐臥在一起,當他經過廬陵時,郡守特設了酒食軍帳,趕到郊外準備結識嶽飛,卻看見軍隊不斷經過,眼看過完了,嶽飛也沒出現。他問士兵,才知嶽飛一直和偏裨將領在一起,早就過去很遠了。這些…似隻有八路軍叔叔們才能做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