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撤軍篇(1 / 3)

為什麼啊?這句疑問千年來不斷有人問,當時迷茫的人更多。最痛苦最無助的當屬嶽飛。他接到詔書後悲憤填膺,怎都想不出來為什麼要班師?

他給趙構寫了一封回信,摘要如下“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內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勘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這段話一針見血,道盡了當時形勢…

一直有專家教授這樣說:嶽飛孤軍深入,雖全是勝仗,但潛力已盡,怎能以孤軍抗金人全國?所以無論怎樣,他都是強弩之末,不退兵就一定全軍覆滅!所爭者,不過是在何時何地以怎樣的方試失敗而已…

請問:金人全國的力量是什麼?現在的確是完顏宗弼的中原一部在對抗嶽飛,他們還有本土及原遼國等其它疆域的守軍、物資沒參戰。但能搞過來嗎?女真人敢嗎?

看金國的鄰居們,西夏從始至終沒真正服從過任何一個國家,別說金國,連後來的蒙古,他們都敢背後搞小動作。從這裏敢撤軍南調嗎?不敢!

更遠的西北方,耶律大石創建的西遼已成幅員堪比原遼國的超級大國,與金軍幾次鏖戰,不僅不落下風,還重創了遠征的金軍。隻是在反攻金國時還力有不足。這樣的死仇窺視,金國敢置之不理嗎?同樣不敢!

北方,蒙古人的戰鬥力,地球人都知道!隻是因為沒有偉大的成吉思汗的出現,蒙古各部落仍無法有效團結起來而已。但就是這樣一盤散沙的蒙古各部落,也能讓金國的遠征軍刹羽而歸。就從完顏亶開始。金國曆代皇帝不得不在北方修築邊牆長城以抵禦蒙古軍隊的進犯。金國敢從這裏撤軍嗎?還是不敢!

女真人發展得太快了,國土麵積驟增千百倍,第一代的戰士們卻死傷老病。很多時都是契丹、奚、漢等異族軍隊在支撐門麵。尤其是在漢地,嶽飛連戰連捷。完顏宗弼想征兵,都沒人搭理。在這種局麵下,憑什麼說嶽飛潛力已盡,金兀術將反敗為勝?

潁昌之戰,是奪河南的關鍵!而過了河南之後,黃河北岸一馬平川,直到燕雲都無險可守,這一點是兩宋戰史的鐵律。任何人都無法扭轉!當此時,在純軍事角度來看,嶽飛已成無法遏製之勢,複開封、渡黃河、收河北甚至奪燕雲都在意料之中!

至於所說的物資糧草,更是不值一談。中原大地上全是漢人,軍隊可無限製擴充,物資可每到一地隨時調用,聯結河朔的成功讓嶽飛再不用顧忌前三次北伐時的糧草問題。他前麵是一條光明之路,隻要繼續向前,他將贏得一切!

沒誰能否認這一點!所以某些人才心慌意亂。大禍臨頭,惶惶不可終日。如趙構!照理說,嶽飛是他的員工。工作越出色,他越得利,何來阻撓一說?這一點很讓人想不通…

其實也沒什麼,之所以湧現出各種無厘頭的事,說到底隻有一個原因在作怪——私心!

嶽飛北伐成功,贏得一切,那時江山的產權歸誰?這個命題像夢魘一樣困擾著趙構(實話實說:我認為,趙構如今最害怕的並不是他的大哥、昔日的宋欽宗趙桓。而是嶽飛!祖宗遺訓言猶在耳。絕對不可以相信任何武將!)趙九弟是個身體心理雙重陷缺的人,他自己的所作所為、才能誌向。哪一點都充滿了小富即安的局限。這種局限是天生的,無法在後天扭轉…

嶽飛飛揚勇決、翱翔天下。是能奪天下之臣子。而趙構遠不是秦皇漢武一樣的皇帝,他時刻都牢牢抓著鐵算盤。計算他個人的安危富貴…

嶽飛再向前就會失去控製,很可能會變成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或者本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這一點可能性不管有沒有、有多大,隻要存在,就必須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