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過幾年,這一場戰鬥的過程和結果,乃至於意義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勝負結果變了,邵宏淵從失敗者變成了勝利者“紹興三十一年十月,步司統製官邵宏淵拒虜於真州之胥浦橋,獲捷”很高明的文字遊戲,亮點不止是最後的“獲捷”二字,還有那個“拒”字。單看這句話,明明邵宏淵以一城之眾抗十萬金軍,使金軍遠離真州,連城門的邊都沒粘上!
怎樣?凶猛吧?偏偏還就是符合史實!蕭琦還真就沒殺進真州城去!
看意義,真州胥浦橋之戰將名列未來南宋總結出的中興13處戰功之中,成為永垂青史、萬古流芳的英雄楷模事跡。那麼請問:為什麼30餘年來無數征戰,為什麼一小小的邵宏淵能排進這十三?能和中興名將如吳氏兄弟、韓世忠、劉錡等比肩?答案隻有一個——嫡係!
邵宏淵雖是軍中敗類,但卻是南宋官方所認可的人!在需要樹立英雄榜樣的時候,總會第一時間想到他!於是發光發熱、榮耀千古…
此時在邵伯埭的劉錡軍隊得知金軍正在強攻真州,害怕揚州也將不守,軍情惶惑。等到探者來報揚州城上飄揚的仍是宋朝旗幟時,劉錡果斷的說“真州雖失,揚州猶為國家守,當速進”於是火速的從揚州北門進入,安撫使劉澤來見劉錡,說揚州城守不住,勸劉錡退屯瓜洲。劉錡下令:諸軍憩歇,徐圖所向…就算要撤出揚州,鬼兵主帥劉錡也要在這裏進行自己一生戎馬中的最後一戰!給完顏亮以巨大打擊、給南宋以大捷的基礎!
20日,任天錫收複商州。在荊湖北路信陽軍的趙撙得知金軍主力已移向淮河下遊,果斷決定渡過淮河,攻打金國南京路的蔡州。21日,趙撙攻破蔡州褒信縣。
王權假傳聖旨“棄城守江”再次從和州逃跑,逃到長江南岸太平州的東采石。金軍進入和州。
23日,趙構緊急任命了一批人,以期能代替王權。守住長江防線:劉岑為禦營隨軍都轉運使、李顯忠為禦營先鋒都統製、李捧為前軍都統製、苗定為右軍統製、郭振為左軍統製、劉銳為中軍統製,命李顯忠駐兵太平州的蕪湖。扼守長江對岸、和州的裕溪口。並命建康知府張燾快馬上任,安撫城中百姓。
趙撙繼續北上至新蔡縣,進軍途中再次擊敗金軍。
劉錡帶著龐大的輜重人口撤出揚州城,退往南麵20多公裏、位於揚州古運河下遊與長江交彙處的北岸瓜洲鎮渡口。揚州守臣劉澤亦逃入平江府。在他們身後,揚州城空了,城外民居都燒掉,城裏更是什麼都沒留下,多出來的是一條條寫在牆上的標語“完顏亮死於此”這在當時怎麼看都是出於氣憤的一點小詛咒。沒誰會把它當真。卻不料不久後,就是這幾個字影響了整場戰爭的結局!
24日,趙構下旨“此次親征,中宮及內人不往。朕止與建王行,欲令遍識諸將耳”同時命建王趙瑋的老師史浩從行。自完顏亮南侵以來,朝廷上下,莫不震怖惕息。獨趙瑋處之恬然不懼。
當時趙構逃跑本性發作,一心一意想著重新漂到海上去,腳不粘大陸才安穩。趙瑋卻突然爆發,申請率一支軍隊出征!趙瑋身上流的是源自宋太祖的驕傲血脈。對逃跑、怯懦、投降、自毀等齷齪行為有天然的厭惡!這時他真的忍無可忍了!為什麼要逃?他一次次的問自己,難道他也要這樣做下去嗎?不!他要的是反攻!
皇太子請戰,對南宋的衝擊比完顏亮打過來還嚴重。趙構當時就火了!寧與友邦。不與家奴!趙瑋是他從小養大的一條小狗狗,怎能違背主人的意思自作主張?簡直大逆不道!好在他的憤怒並沒保持多久,一份趙瑋的最新報告打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