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璘撤軍篇(2 / 3)

望仙橋那邊傳來一張小紙條,要求在國家某些部門裏保留一些老同誌…趙眘忍!但最重要的權力,趙昚緊緊抓在了手心裏!

文官方麵,他任命史浩為尚書右仆射兼樞密使。史浩是他的老師,多年的師生情誼,讓他百分百相信這個人…

武將方麵,他任命張浚為樞密使,全權都督兩江、兩淮所有軍馬,在建康開府,全權負責對外戰略!陳俊卿被張浚推薦為江淮宣撫判官。張浚終於再一次站到帝國軍事架構的頂峰,成了軍方第一人!

南宋全境一片歡呼!壯懷激烈的張相公終於出山了!南宋的脊梁、漢人的荷爾蒙複蘇了!

不知為什麼,此人當初的富平慘敗、淮西軍變那些混蛋事,都沒人記得了!你說怪不怪?

21日,吳璘收到朝廷嚴令他班師的聖旨。其部屬紛紛諫言“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此舉所係甚重,奈何退師”奈何吳璘不是劉錡,事實上200多年了,也隻有劉錡在班師金牌麵前挺直了腰!

“璘豈不知此!但主上初政,璘握重兵在遠。有詔,璘何敢違”於是吳家軍開始往河池大本營撤退、金軍順勢反攻!之前所有奪回的州軍全部丟失,在撤退途中還被掩殺33000人,活著回到蜀地的吳家軍隻有7000左右。災難就這樣發生了!

而這一切,臨安皇宮內的趙眘卻一無所知,他在皇宮裏構思著北伐複國大計,覺得西南一隅無關大局,甚至將吳家軍先撤回來整頓,之後配合中路北伐大軍出擊,這才是正途?

皇帝在幻想中,一個在帝國四周來回跑的人回來了:虞允文!他十萬火急的趕回來給新皇帝上課:您的老師是個書呆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川陝大地必將因此付出血的代價!

像印證虞允文的警告一樣,吳家軍大敗的消息隨即傳來!趙眘呆了。連聲哀歎“史浩誤朕、史浩誤朕”接著再緊急下詔給吳璘:許他便宜行事,川陝方麵可重新展開攻勢…

吳璘冷笑:這都是些什麼命令!不是讀書人嗎?難道不知白起退兵後是什麼結果?秦王命他再次出征,白起說什麼都不去。哪怕被貶至士卒、流放外地、被逼自殺,都不再去!至於嶽飛。他仰天長嘯時所說的話“所得諸郡,一旦皆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複”言猶在耳!吳璘拒絕出征!

剛剛登基的趙眘就暈菜了,對此他積極尋找著陽光的一麵,發覺還是有收獲的。如他發現了虞允文。之前的采石磯大捷絕不是偶然,此人真的很有眼光…虞允文就此進入南宋高層!

2月1日,因史浩建議。宋孝宗任命布衣李信甫為兵部員外郎,北上中原,招攬豪傑之據有州郡者,許以封王世襲。

19日,金國太保、都元帥完顏昂去世。金世宗為之輟朝、親臨祭奠。

29日,宋孝宗下詔:盡逐秦檜一黨,禁止他們踏足臨安!

3月1日,大金左副元帥紇石烈誌寧命富察徒穆、大周仁屯兵南京路泗州的虹縣、蕭琦屯兵宿州的靈壁縣,積糧修城,準備南征。同時向南宋再次索要海、泗、唐、鄧、商5州之地及歲幣。寫信給張浚“可還所侵本朝內地,各守自來畫定疆界,凡事一依皇統以來舊約。帥府亦當解嚴。如必欲抗衡,請會兵相見”張浚回書“疆場之一彼一此、兵家之或勝或負,何常之有”

2日,宋孝宗提拔張燾為參知政事、禦史中丞辛次膺為同知樞密院事。當初作為右正言的辛次膺因力諫和議,為秦檜所怒,流落者20年。趙昚即位後馬上召其回朝,任為言官之首。次膺每以名實為言,多所裨益。帝常呼其官而不名。

18日,張燾被罷參知政事。原因是趙昚的噩夢:大宋朝的言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