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湖之會篇(1 / 2)

本年,在中國哲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場辯論大賽上演:鵝湖之會!辯論的主辯雙方分別是理學大宗師、偽君子朱熹對陣心學開創者陸九淵!

朱熹生於1130年9月15日。履曆表顯示他從小聰明,近乎於生而知之,於孝經等基本讀物幾乎一見即懂,懂了就有見解。朱熹19歲中舉入仕,沒多久就重歸湖海,再讀詩書,開始了他考問天地宇宙、思考人倫根底的大事業…

也就在這時,朱熹開始繼承北宋程顥、程頤兄弟的二程道統。二程以河南農村書生的身份,硬生生與國家頂級大臣分庭抗禮,對國家大政指手畫腳,憑的就是學問!即“理學”

二程中小程程頤更了不起,關鍵是活得久。他眾多弟子中,有一位叫楊時,世稱龜山先生。楊時南歸,小程高興地說“吾道南矣”一語成讖!

楊時傳羅從彥,世稱豫章先生。羅從彥傳李侗,世稱延平先生。李侗傳朱熹,朱熹不稱先生而稱聖人!這位在中古聖人史上派名第三,僅位列孔、孟兩子之後的“朱子”終於堂而皇之的登場了…同時,二程之“理學”終於光大宇宙、主宰天地!

當然,朱熹之所以能超越自先秦以降所有人,位列孔孟之後,排行第三,憑的不止是繼承,更是發揚!

朱聖人認為“理”是一切,是先天地而生、為萬物之先的存在,是超越現實、社會等真實存在之上一種永恒的標準。即“天理”

作為一現代人,我們看這一段覺得雲山霧罩、玄之又玄、不知所以。但要從另一角度看,你就知道它有多麼的偉大!這個“理”如此的牛、無敵一樣的牛,還能有什麼物件能超越它嗎?從概念上分析,肯定沒了!那作為發現它、宏揚它的人。朱熹又該是什麼地位呢?

讓孔孟列在前麵都是客氣的!不得已尊重個先來後到而已,聖人朱應是開天辟地、重建乾坤的盤古才對!

“天理”如此神奇,但在朱熹的理論中。還是可實際觸摸到的。辦法就是“格物致知”

要做到“窮格”格到了極處,天理自現。隻有天理出現。世間才會有真善美。反之破壞這種真善美的,就是“人欲”所以要存天理、滅人欲,建設出人世間和諧的完美環境!

如此偉岸的理論、如此高尚的追求,當然是珍貴無比的。於是理學,或稱道學的傳播變得神聖而挑剔!當時有一叫陳亮的名士曾為道學家們畫了一幅像,非常的傳神,記錄如下“因吾眼之偶開,便以為得不傳之絕學。三三兩兩附耳而語。有同告密。畫界而立,一似結壇。盡絕一世之人於門外”這是說他們的自重。重到拒絕所有看不上眼的人、不是同黨的人。而對於這些不懂道學、沒懂真理的人,他們會非常的殘忍!

“以道統自任、以師嚴自居,別白是否,分毫不貸”也就是說:這票人不管你是否願意,就開始按他們的道學標準來評價你的思想、分析你的行為、從你靈魂深處尋找你之所以這樣的根源。然後分毫不差的處罰你,一點都不寬恕原諒!

這像什麼?非常像歐洲中世紀的教廷,除沒權力把犯人綁到廣場的火刑柱上燒死外,他們什麼都幹了!所以後世人說:禮教殺人!道學殺人!朱熹時代這還隻是初期,要到後麵。理學家們才會露出他們凶狠酷厲的嘴臉!

但既要認真公平地說朱熹及他所創立的學術,那就定要結合他所處的時代來說。南宋,自從趙宋南渡後。就一直存在著一反思——為什麼會失敗?北宋如此文化昌明,為什麼會敗給野蠻的、剛剛開化的女真人呢?這絕不應該!於是他們分析,尋找根源所在…

當然這會有無數種答案。可在理學家們看來,是思想病造成的!是人心變得貪婪,去追求財富。如王安石等改革派,讓人的心亂了,從而天降災禍…又如人的心殘忍了,總想著打仗,與遼國、與西夏、與吐蕃戰。搞得帝國元氣大傷,最後敗給迅速崛起的女真人…所以:戰爭也是錯的。也有罪!

以上種種,都是“人欲”所以要破滅之、根除之!然後才會存得天理。複歸昌明,重新振興華夏!

所以後世也有人說:哪怕理學有種種不妥與不近人情之處,但也有它積極,甚至是實用的一麵,不能全盤否定!

其實,朱熹在當時並不能統一天下學術,就算在理學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這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叫陸九淵!陸九淵認為“理”並不是至高無上的,與之同等的還有“心”

“心即理”陸九淵痛快淋漓地說“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宇宙萬物之理就是每個人心中之理!所謂“萬物森然於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

這理論一經提出,讓朱熹一脈大為光火!試想朱聖人要窮盡一生之力,玩了命地格物致知,才能知“理”是什麼,才能通過“理”去涵蓋萬物,高於一切。可陸九淵倒好!直接就“天人合一”了!他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他,這還讓朱聖人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