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湖之會篇(2 / 2)

一怒之下,大家開始互毆!兩人隔著很遠很遠,互相交換了很多口水。終於有人看不過去,索性給他們提供了個專門的大舞台,讓他倆登台辯論!

組織者名叫呂祖謙,地點在信州鵝湖寺,所以後人稱之為“鵝湖之會”

這次辯論大會上,兩派各自誇耀、互相貶低,從學問辯論到人身攻擊,堪稱全武行!朱熹諷刺陸九淵的學術過於簡易,陸九淵反擊說朱學破碎支離、無法自圓其說,還吟詩一首“易簡功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朱聖人大怒,想再反駁,卻發覺自己詩文功底不夠,這種大會必將萬古傳頌。一旦寫得不好,倒不如藏拙,於是不歡而散…

時間驗證一切!朱熹在南宋時棋高一招。死後十幾年間,就奠定了聖人的地位。他所提倡的“理學”也成了官學,他注釋過的《四書》位居《五經》之前,成為後世曆朝曆代科考的不二經典!連未來重建漢統的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都想拜他為老祖宗!

相比之下,陸九淵就沒這麼風光!官方一直不大認可他。從根本上說,實際是他的學術不那麼招人喜歡!領導們一眼就能看出:朱熹的理論是以先天的理駕馭人心,管得民眾老老實實,非常方便管理。陸九淵的心學太過於注重個人心靈強度,稍一不注意。就會出現思想叛逆,動亂分子!

可心學的先進性是無法被否定、更沒法被掩蓋的!270餘年後出現了一個人,終於讓這種學術光耀世間,創造了一無所不能的奇跡!那人名叫王守仁,後世稱為王陽明!

淳熙3年(1176)1月20日,金世宗與親王、宰執論古今興廢事“經籍之興,其來久矣。垂教後世,無不盡善。今之學者,既能誦之,必須行之。然知而不能行者多矣。女真舊風。最為純直。雖不知書,然其祭天地、敬親戚、尊耆老、接賓客、信朋友,禮義款曲。皆出自然。其善與古書所載無異。汝輩當習學之,舊風不可忘也”

2月5日,宋孝宗檢閱兩浙、福建士兵。8日,賜韓世忠諡忠武。

14日,大金沈王妃、徒單克寧之女因奸伏誅。克寧亦被罷官。

4月,湯邦彥出使金國歸來。他在金廷上直接被全副武裝的衛士嚇倒,一句話都不敢說,什麼歸還河南陵寢地的要求更是提都不敢提。歸來後,宋孝宗大怒。命削職流放廣南東路的新州“敵人既不受本朝禮幣,邦彥乃受敵人所賜。辭受之際。理亦易曉,乃不顧名節。辱命如此”從此南宋再也不提河南陵寢之議。

5月,大金翰林學士徒單子溫用女真文翻譯完成《史記》《漢書》《貞觀政要》《白氏策林》,金世宗大喜,命頒行天下。並下令選諸路學生三十餘人,教以古書,習作詩、策。

8月8日,奉太上皇之命,趙昚立吳太後的侍女、貴妃謝氏為自己的第三任皇後。宰執大臣進言“中官儉德,見陛下齊家之效”趙昚說“本朝家法,遠過漢、唐,獨用兵不及”龔茂良說“國家自太祖皇帝開基,首以文德化天下,列聖相承,深仁厚澤,有以固結天下之心。蓋治體似成周。雖似失之弱,然國祚綿遠,亦由於此。漢、唐之亂,或以母後*、或以權臣擅命、或以諸侯強大、籓鎮跋扈,本朝皆無之。可見祖宗家法,足以維持萬世”趙昚說“是啊!大抵治體不可有所偏,正如四時,春生秋殺,乃可成歲功。若一於肅殺,則物有受其害者。治天下者,文武並用,則為長久之術,不可專於一也”

12月,史臣袁樞完成《通鑒紀事本末》。此書將《通鑒》的內容分門別類,排比組合,歸納為305個曆史事件。此書開創了與紀傳、編年鼎足而三的中國古代史書第三大體裁——紀事本末體。宋孝宗命將《通鑒紀事本末》與《陸贄奏議》賜東宮,令太子趙惇熟讀“治道盡於此矣”

淳熙4年(1177)1月5日,金國有司上奏:高麗國所進玉帶,其實乃石,而似玉者。金世宗詔曰“小國無能辨識者,誤以為玉耳。人不易物,惟德其物。若卻之,豈禮體耶”

7日,金世宗想將當年隨移剌窩斡一起的第一次契丹大起義的遺黨散置遼東。宰相紇石烈良弼進諫“此輩已經赦宥,徙之恐生怨望”完顏雍說“朕為子孫後世慮耳”遂徙之。21日,金世宗將海陵王完顏亮時期無辜被戮的大臣及其籍沒的家屬,一概赦免為良。並下詔:將亡遼之君、豫王耶律延禧與亡宋之君、天水郡王趙佶的被害子孫各葬於廣寧、河南的舊塋。其後又下詔“天水郡王親屬於都北安葬外,感平所寄骨殖,官為葬於本處。豫王親屬未入本塋者,亦遷祔之”

26日,南宋頒行新曆法:淳熙曆。

現在把目光轉向蒙古草原:別克貼兒被殺後不久,繼承也速該位置的泰赤烏部落(當年被金國虐殺的俺巴孩汗的後代)首領帶人圍住了鐵木真一家!因有黃金血統的鐵木真已漸漸長大了,等他成年,必將覬覦蒙古部落的汗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