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塔斯攻破京西南路的棗陽軍,闊出的蒙古中路大軍隨後進入襄、鄧之間。塔斯則繼續一路南下進攻郢州。江陵統製李複明戰死、宋軍多溺死。但郢州城仍憑借著瀕臨漢水、城堅多戰艦的優勢始終堅守不下,塔斯擄掠而還…
闊端的蒙古西路大軍由陝入川,本月來到鞏昌城下。雖大金已然亡國,但金軍鞏昌總帥汪世顯仍據城堅守,直到此時才開城投降。闊端大喜。當即命汪世顯仍居舊職,率其部隨軍南征。
11月6日,宋理宗命曾從龍為樞密使,督視江淮軍馬;魏了翁為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立刻趕往前線!9日,宋理宗給曾、魏兩督府發軍費:各金1千兩、銀5萬兩、度牒1千道、會子5百萬緡。13日,葛逢上奏:趙範、趙葵、陳韡諸將素不同心。可宋理宗不以為然“已置兩督視,當可使諸將協和”12月14日,繼真德秀鬱鬱而終之後,朝中另一直臣、在朝僅6個月的魏了翁也被當朝執政聯手排擠出朝廷,去前線督軍。宋理宗特賜其便宜行事之詔書。並因曾從龍暴卒,乃命魏了翁兼視江淮軍馬。魏在江南西路的江州開設幕府,任命吳潛為參謀官、趙善瀚、馬光祖為參議官。
12月,闊端的蒙古西路大軍由利州西路的鳳州大舉入川,來到距利州西路首府沔州僅90裏的西池穀。蜀地震動,紛紛南逃入大安軍。這時,沔州知州高稼來見製置使趙彥呐“今日之事,有進無退。若能進據險地,以身捍蜀,敵有後顧,必不敢深入。如倉皇退守內地,敵長驅而前,蜀事去矣”於是趙彥呐去到罝口據守,而留下高稼守沔。但最後仍因寡不敵眾,沔州被蒙古軍攻破,高稼戰死。
趙彥呐聽聞此消息,急忙率軍奔向青野原,要在這裏堵住蒙古大軍入蜀的道路。利州統製曹友聞是當年北宋第一名將曹彬的十二世孫,也聽說了這一消息“青野為蜀咽喉,當速救”當晚便率兵前往,解了青野原之圍。接著又馬不停蹄趕往利州東路的大安軍,在那裏擊退蒙古先鋒汪世顯…這之後,曹友聞率兵入扼成、鳳、沔3州交界的入蜀要道仙人關,把蒙古軍擋在陽平關,雞冠隘一線。
本年,蒙古在燕京、順天等36路進行戶口普查:共戶873781、口4754975。
端平3年(1236)1月14日,闊出的蒙古中路軍數次攻打洪山,都被張順、翁大成擊退。
本月,和林的萬安宮落成,窩闊台合罕召集蒙古諸王前來歡宴。宴席上,窩闊台親自賜酒耶律楚材“朕之所以推誠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則中原無今日。朕所以安枕者,卿之力也”當時西域諸國及高麗使者都在場,窩闊台問他們“汝國有如此人乎”都答“沒有。這是神人啊”窩闊台大笑“朕度汝國亦必無此人”
一叫於元的人向窩闊台建議:發行交鈔。耶律楚材提出:當以金章宗之行交鈔,結果民力困竭、國用匱乏為戒。如今印造交鈔,宜不過萬錠。
2月,前任安豐知軍王瓚上奏“今日備邊之計,應注重新收複的各州軍。沿淮河一線,光州、安豐軍、盱眙軍、楚州,都與息州、壽州、泗州、漣水僅一淮之隔,留北便是保南”王瓚又指出:如今沿邊軍務,政出多門,此必為禍!宋理宗卻仍不以為然“開督府正欲統一事權”仿佛督府一開,問題便迎刃而解、天下便太平了?可22日,都督前線的魏了翁又被召還,仍任簽書樞密院事。原來是朝中的執政大臣們怕他在前線立功!得知此事後,魏了翁心灰意冷,堅決推辭入朝任樞密官。同時,宋理宗任命陳韡為沿江製置使兼建康知府、史嵩之為淮西製置使兼廬州知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