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發兵篇(2 / 3)

6月。蒙古軍從漠北老家發兵,向四麵八方同時發動進攻:向西。浩大的長子西征開始;向東,蒙古東征高麗;向南。蒙古人非常重視南宋!

有大臣向窩闊台合罕建議:讓回回人去打南宋、讓漢人去西征,認為這樣可得製禦之術。耶律楚材極力反對“中原、西域,相去遙遠。未致敵境,便已人馬疲乏,更兼水土不服,疾疫將生。這怎麼能打勝仗?宜各從其便”最終窩闊台決定:蒙古人每甲出一人西征、一人南征;中原每戶出一人南征、一人東征!

窩闊台命唐古為元帥、洪福源為副將,掃蕩躲在江華島上的高麗王及高麗全境!

窩闊台又下令每十個蒙古人中出一人參加西征軍,共組成兵力達十餘萬的龐大軍隊。分為四個軍:第一軍由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的嫡次子拔都(術赤長子鄂爾達是庶出)拔都為帥;第二軍由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的長孫不裏(不裏之父抹土幹是察合台的長子,早死)為帥;第三軍由成吉思汗三子窩闊台的長子貴由為帥;第四軍由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的長子蒙哥為帥。拔都兼任總統帥、名將速不台為先鋒,掀起人類曆史上罕見的第二次蒙古西征,又稱長子西征!

窩闊台再下令自己的次子闊端、將領塔海率西路軍攻四川;自己的三子闊出、將領張柔率中路軍攻荊襄;大將溫不花、阿術魯等率東路軍攻兩淮…戰鬥在南宋的三個國防區域:四川、京湖、兩淮同時打響!

7月13日,因宋理宗至今無嗣,秘書郎兼莊文太子府教授應?上奏,請皇帝在宗室中選擇一優秀子弟立為儲君。趙昀說“此事祖宗自有典故”應?說“仁宗晚年因大臣之請,才立了英宗為儲。唯有我高宗皇帝,在春秋鼎盛之時,能以天下為公,選宗室子育於禁中。真乃度越千古”

本月,袁甫上奏“並命二相,當盡心副委任之意。而今中外多事。左相鄭清之辭遜、右相喬行簡畏避,這怎麼行!宜宣諭二相。力行公事”宋理宗讚同“卿議論極當”袁甫又上奏“剛之一字,最切於陛下。陛下徒有漢宣帝勵精圖治之名,卻墮漢元帝、唐文宗柔弱不振之失。此二帝,果斷不用於斥邪佞、反用於逐賢人。所謂真剛者,當為之事必行,不當為者則斷在勿行”

本月,溫不花攻打南京路的唐州,全子才棄師而逃。幸有趙範率兵往援。在上閘擊退蒙古軍。

閏7月1日,王邁上奏:應當並命二相、平分責任。若不如此,恐成朋黨。宋理宗說“朕當戒諭二相,使之同心協力,共濟國事。朕任清之甚專,但今天下多事,非一相所可盡理,故以行簡輔之”

16日,兵部郎官邱嶽向皇帝報告軍士貧悴之情,請求對滅金及入洛之戰論功行賞。趙昀說“已曾理會了啊”邱嶽卻答“外間並未施行”

17日。右丞相喬行簡請求“朝廷百官,待宰相每日依時出常之後,方許退歸。諸庶事必須及時剖決。不可有滯積之患”宋理宗下詔:百官一體遵行,將此詔張榜於朝堂之上。

21日,宋理宗宣諭:江、淮、荊襄各帥,拋棄私憾,協力同心,調度通用,急難相濟。敢玩視詔書、複相疑貳者必撤職。選有實望的大臣,或居督府、或為宣撫,置之荊、淮之間。統帥列閫,專其節製而總事權。平居暇日調一其心、臨事之際則可如臂指之相使。

26日。宋理宗下詔追究全子才、劉子澄遇敵夜遁、遺棄輜重之罪。兩人都被奪官二秩,全子才流放衡州、劉子澄流放瑞州。

8月25日。錢相上奏“外而諸帥、內而二相,不相協和”宋理宗說“朕已下旨戒諭諸帥了”錢相說“諸帥責任雖分,統製則一。若彼此不知緩急,豈肯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