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就觸動了中國人最敏感的“忠孝”那根神經,史嵩之被群起而攻之!太學生黃愷伯、金九萬、孫翼鳳等144人聯名上書,皇帝不理。馬上,武學生翁日善等67人聯名上書;京學生劉時舉、王元野、黃道等94人聯名上書;宗學生與寰等34人聯名上書;建昌軍學教授盧鉞上書,皇帝統統不理…
範鍾、劉伯正等宰執大臣覺得不應該鼓勵提倡京學生言事,認為都是那些遊士鼓動的!暗暗下令:臨安尹趙與?逐遊士。趙與?於是盡削遊士籍。學生們聽說後更加不平,作《捲堂文》。21日,將作監徐元傑親自來見皇帝“史嵩之起複之爭,士論紛紛,還是請皇上允許其推薦執政大臣代替他。他自己則一定要在家守孝”宋理宗說“學校雖是正論,但言之太甚”徐元傑正色道“正論是國家元氣,今正論猶在學校,陛下應保養此一線之脈”徐元傑又給自己辭職。宋理宗不準“經筵正賴卿規益,何事引去”
10月5日,範鍾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劉伯正為簽書樞密院事。簽書樞密院事金淵請求辭職,不許。7日,宋理宗命慶元府守臣趙倫去催史嵩之趕快回京複職。22日,右諫議大夫劉晉之、殿中侍禦史王瓚、監察禦史龔基先、胡清獻被趕出朝廷。劉漢弼被任命為右司諫。23日,劉漢弼轉任侍禦史。25日。宋理宗下詔:起用杜範、遊侶為提舉萬壽觀兼侍讀。
本月,殿中侍禦史鄭寀上奏“宰相非百官可比,豈容久虛”宋理宗答“愛卿所奏。雖切情事。然進退大臣,豈容輕易”
本月,劉漢弼彈劾金淵屍位妨賢,金淵被罷簽書樞密院事。又彈劾馬光祖貪榮忘親,馬光祖被罷剛被任命的江南西路運判。
11月4日,下詔催遊侶、杜範二人趕快入京赴職。5日,召王伯大。趙以夫,徐鹿卿。6日。監察禦史孫起予彈劾,前禮部侍郎劉晉之被罷官一級。8日,因劉漢弼彈劾,侍衛步軍司主管王德明被罷。以王福代之。10日,再催遊侶、杜範二人趕快入京赴職。13日,召陳韡、李心傳。20日,任命陳韡為兵部尚書、李心傳為代理刑部尚書兼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王伯大為代理吏部尚書兼中書舍人、趙以夫為代理刑部侍郎。
本月,劉漢弼密奏“自古未有一日無宰相之朝,今虛相位已三月,願陛下奮發英斷、拔除陰邪,庶可轉危為安。否則是非不兩立、邪正不並進,陛下雖欲收召善類。不可得矣。臣聞富弼之起複,止於五請。蔣芾之起複,止於三請。今史嵩之已六請矣。願聽其終喪。早選賢臣、早定相位”
在排山倒海般的壓力下,皇帝和權臣都不得不屈服!12月4日,宋理宗下詔:史嵩之在家服喪…
範鍾被任命為左丞相、杜範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遊侶為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劉伯正為參知政事兼簽書樞密院事。杜範拜相後第一份奏章便言五事:1正治本:政事當出於中書,毋使旁蹊得竊威柄;2肅宮闈:嚴內外之限,使宮府一體;3擇人才:隨其所長用之而久於其職,毋徒守遷轉之常格;4惜名器:文臣貼職、武臣閤衛。皆不應為徇私市恩之地;5節財用:當自人主始、自宮掖始、自貴近始,考封樁出入之數而補窒其罅漏。求鹽策楮幣變更之目而斟酌其利害。除這五事外,杜範還上奏:請早定國本,以安人心…
6日,趙葵被任命為同知樞密院事。趙葵上奏“今天下之事,其大者有幾?天下之才,其可用者有幾?有勇略者治兵、有心計者治財、寬厚者任牧養、剛正者持風憲。為官擇人,不為人擇官。用之既當、任之既久,然後可責其成效。請亟與宰臣講求規畫,凡有關宗社安危治亂之大計者,條具以聞,審其先後緩急,以圖籌策。則治功可成,外患不足慮”
本月,宋理宗任命四川安撫使孟珙兼江陵知府。孟珙來到江陵城視察,歎曰“江陵所恃三海,竟有變為桑田者。敵一鳴鞭,即至城外。自城以東,古嶺,先鋒,直至三汊,已無限隔了啊”無奈的大宋戰神隻能搞起了土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