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璮叛亂篇(2 / 3)

6月4日,南宋朝廷撥銀5萬兩,犒賞李璮軍隊。並派青陽夢炎率兵救援。但青陽夢炎剛到山東,就因畏懼蒙古而不敢再進。

本月,賈似道的大仇人、前首相吳潛在廣南東路的循州暴卒。

7月,忽必烈命宋子貞前往濟南府參議軍事。宋子貞對史天澤說“李璮坐守孤城。宜增築外城,防其奔突。彼糧盡援絕之日,當不攻自破”20日,濟南府已被圍兩個月,李璮知道再也守不下去了,不得已手刃妻妾,一個人乘船出城,欲投大明湖自盡沒成功,被蒙古兵生擒,押到史天澤麵前。嚴忠範首先問“為何造反”李璮說“你們與我相約,為何不來”嚴忠範立馬在李璮肋下刺了一刀。史天澤再問“忽必烈是不是對不起你”李璮說“你有文書約我起兵,為何背信棄義”史天澤馬上命人將李璮拖出處死。

次日,蒙古軍繼續向東,往李璮的老巢、山東東路的首府益都府而去。還沒到,益都已開城投降。忽必烈任命董文炳為經略使,負責安定山東。當時李璮軍隊還有沂、漣兩軍2萬餘人。哈必赤打算將其分配到諸軍中,由各將領將其偷偷殺光。董文炳被分到要殺二千人。董文炳當即來見哈必赤“此輩為李璮所脅。你要盡殺,可想過天子有仁聖之意”哈必赤這才罷手,然被殺者已眾…

李璮之變,給蒙古統治者敲響了警鍾,更是大大加深了他們的民族猜忌情緒!這事要從成吉思汗攻金說起。當時,蒙古統治者要征服金國,在中原地區建立長久穩固的統治,就不能不依靠中原地主階級的力量。木華黎受命專征中原後,更注重對漢人地主武裝的爭取,封了許多世襲的漢人世侯。如真定史天澤、西京劉黑馬、順天張柔、濟南張榮、東平嚴實、大名王珍、河東李守賢、鞏昌汪世顯、太原郝和尚拔都、益都李璮等大大小小40多個割據一方的勢力。

現在的李璮叛亂便是當年實行漢人世侯政策的最直接惡果!因大籓子弟盡專兵民大權而發生!最大的勢力李璮已死,那麼現在還剩下那麼多人,該怎麼辦?為了贖擅殺李璮滅口之罪,也為表示對忽必烈的忠誠,蒙古漢姓的第一大家史天澤就帶頭交出兵權“罷大籓子弟盡專兵民之權,請自臣家始”史家子弟當天交出兵權者就有17人。接著。第二大家張柔、第三大家嚴忠濟、第四大家張榮也紛紛上書,要求交出兵權!忽必烈則表示既往不咎,並寬宏大量的繼續把他們當成漢人地主階級的代表。這樣做,既收了地方軍閥的兵權,消除了分裂叛亂的隱患;同時也使漢人官僚不疑神疑鬼,保持了蒙漢統治階級聯合專政的穩定。

忽必烈更乘平定李璮叛亂的機會,在打敗阿裏不哥、坐穩了大汗寶座之後,加速了政治改革的步伐。主要措施包括:1削弱私家勢力。除本人外,其兄弟子侄的官職一律罷免。同時除真定董氏外,其餘地方軍權全部收回中央。雖然後來在滅南宋的戰爭中。史、張等人又分別擔任將軍,但軍隊已不再是他們自己的親信。2嚴格執行地方上兵、民分治的製度。3取消世襲製。4將軍不獨占兵權。5設立萬戶府監督軍隊、以宿衛監視漢人軍隊。6取消漢人官僚的封地。7重用蒙古人與回回人。

不僅對地方上握有軍權的漢人開始猜忌,就是隻掌握民權的漢人官僚也受到了牽連。趙璧以李璮叛亂與朝中王文統專權有聯係為由,上奏“王文統之進,由廉希憲、張易所薦引,遂至大用。且關中形勝之地,希憲得民心,有商挺、趙良弼為之輔,此事宜關聖慮”還好忽必烈還算清醒“希憲自幼事朕。朕知其心。挺、良弼皆正士,何慮焉”

24日,禦史範純彈劾前四川製置使俞興罷職的處罰太輕,應徹底貶為平民以息眾怒。宋理宗下詔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