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度宗在享受之餘,本職工作完成得也不錯。
趙禥天天泡在女人堆裏,生出好幾個兒子。除去已夭折的趙焯、趙憲、趙鍠之外,還活著的也有三個:楊淑妃生的趙昰5周歲多、全皇後生的趙xian(字太難。打不出也拆不出,音同顯)3周歲不到、俞修容生的趙昺2周歲半。
群臣一致認為:當此國難之際,當立長君:建國公趙昰。但賈權臣一錘定音“立嫡”於是不到3周歲的小孩子、嘉國公趙xian登基坐殿,成為南宋第7位皇帝,史稱宋恭帝。由宋理宗的皇後謝道清垂簾聽政。軍國大權仍落在賈似道手中。
10日,封皇兄、建國公趙昰為吉王;皇弟、永國公趙昺為信王。賈似道依北宋文彥博故事,獨班起居。
12日,尊謝道清為太皇太後、全氏為皇太後。
京湖製置使汪立信,這人難得生就一顆理智平常心。在如此亂世中、當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看得清、理得順天下大事。他給賈似道提出三條建議,以應付危局:
1將內地,包括江南及原兩淮區域的兵力盡量抽調至長江北岸,組建一支50萬人的抗元大軍。這些軍隊在長7000裏的長江防線上劃地防守,百裏一屯,屯有守將。十屯一府,府有總督。要害之處,以三倍的兵力加強防守。無事則泛舟長淮,往來遊徼。有事則東西齊奮。戰守並用。刁鬥相聞、饋餉不絕,互相應援,以為聯絡之固。選忠良能幹的宗親大臣為統製。分蒞東、西二府。這是上策。
2禮送郝經回國,按鄂州之戰所答應的歲幣給付。哪怕算上這些年的陳欠加利息,也要幹脆利落地付清!以圖延緩戰期,贏得時間。這是中策。
3投降。雖是下策,但戰敗而降和不戰而降的待遇還是有差別的,盡量往好裏爭取吧!
身在局外,每個現代人都能看出汪立信這三條建議的好壞。身在局內。作為賈似道來說,汪立信這個人就太壞了!不識抬舉。念喪經!
汪立信有一隻眼睛是壞掉的,賈似道一把摔了汪立信的信,破口大罵“瞎賊,竟敢如此胡說”汪立信立即下課!
17日。朱禩孫被任命為京湖、四川宣撫使兼江陵知府。
江南的領導人因口彩吉利的問題把重要幹部罷免了。而在遙遠的漠北,元帝國領導人任命了平滅江南的重要幹部。
每一位劃時代人物都有一共同特點:識人!伯顏能帶給元世祖忽必烈的絕不是每一個蒙古人都能做出的貢獻。可以說,伯顏在某種程度上是忽必烈的微縮版!兩人都不嗜殺!
21日,元朝滅宋的最高統帥伯顏陛辭出征,忽必烈叮囑他:要學宋初平定江南的曹彬,不許濫殺無辜!
8月4日,史天澤上奏“荊湖、淮西各置行省,勢位既不相下,號令必不能一。後當敗事”忽必烈接受其建議。改淮西行中書省為行樞密院。以伯顏領河南等路行中書省,所屬並聽節製。史天澤隨即又告老稱病,上表請奏:滅宋之事專任伯顏。
伯顏將南征大軍分為兩路。一路由他本人和大將阿術率領。由水路從漢水入長江,前鋒是南宋降將呂文煥。一路由中書右丞博羅歡、參知政事董文炳率領,從陸路由京湖東攻兩淮,前鋒是南宋降將劉整。
二位先鋒官都是南宋頂級將領,深知地理、通曉布防。由他們帶路,實是最好的選擇了!
10日。中書省上奏“江漢未下之州,請令呂文煥率其麾下到各城下諭降。令彼知我善遇降將,亦策之善者也”忽必烈從之。
四川總帥汪惟正上奏“蜀未下者僅數城耳,今宜舍之,而並力攻臨安!根本既拔,此將焉往!願以本兵由嘉陵下夔、峽,與伯顏會於錢塘”忽必烈優詔答曰“四川事重,舍卿誰托!你還是留在蜀地。異日蜀平,功豈在伯顏下耶”
本月,太保劉秉忠去世。忽必烈聞之驚悼,謂左右曰“秉忠事朕三十年,小心慎密,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陰陽術數之精,占事知來,若合符契,惟朕知之,它人不得與聞也”
9月10日,伯顏大軍集合於襄陽。從此地將進漢江、入長江。13日,伯顏把自己這路大軍又分成三路:一路由棗陽趨司空山、一路自老鴉山趨荊南、一路由伯顏自己與阿術水陸並進,殺奔郢州。前鋒是著名的蒙籍華人張弘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