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顏出兵篇(2 / 3)

張弘範這一年36歲,由他打頭陣不止是看中他的能力,更因對手、南宋的郢州守將是“宋末三傑”之一的張世傑!這兩人是族兄弟,張世傑還曾在張弘範老爹張柔手下幹過幾天。蒙古人這些年收降的漢人軍將太多了,覺得有這層關係在,郢州有可能不戰而降?

20日,大軍來到距郢州城20裏的鹽山。張世傑拒絕元軍的勸降,決心抗戰到底!郢州是襄陽的後院,是從漢江入長江的又一道障礙。張世傑在此精心備戰,這裏成了一非常類似襄樊的軍事要塞。郢州在漢江之北、新郢州城在漢江之南,兩城夾江而建,城牆都以江畔巨石累起,堅固無比。江水間遍立木柱,鐵鏈密布,間雜以數量龐大的戰船,兩岸再廣布弩炮…從各項配置上看,這裏比襄陽、樊城的雙子城結構還要可怕!

元軍如按原計劃進軍的話,會比啃襄陽、樊城的難度少點但有限!那樣對南宋來說,彌足珍貴的時間就會再贏得不少!

可惜的是:某個被阿術抓來的當地百姓給蒙古人出了個點子:為什麼要強攻郢州呢?可以先打下遊的黃家灣堡嘛!黃家灣堡西有條大溝直通藤湖。從大溝拖船入湖,再走三裏水道就能繞過郢州、重新繞回漢江,之後再出漢江入長江…還有什麼話好說呢?

伯顏馬上命李庭、劉國傑兩人率軍火速攻陷黃家灣堡。在此蕩舟由藤湖入漢江…等到張世傑發現時早已晚了!10月。他派趙文義率2千精騎追趕元軍。伯顏、阿術回軍迎擊。在泉子湖,趙文義力戰敗死,宋軍戰死五百人,餘眾皆潰。

23日,章鑒被任命為同知樞密院事、陳宜中為簽書樞密院事。

伯顏的元軍繼續沿漢江而下,來到荊門軍與複州交界的沙洋。和郢州一樣,伯顏先派降卒持黃榜檄文入城招降。被南宋守將王虎臣、王大用斬使焚榜。伯顏再派呂文煥前往招降,又被拒絕。沒辦法。隻能攻城了。

24日黃昏,伯顏乘著大風,命軍士順風放砲縱火。頓時煙焰張天,迷人耳目。元軍乘勢登城。王虎臣、王大用兩人皆被生擒,沙洋陷落。

之後,呂文煥將王虎臣等沙洋俘虜押往新郢州城下,要南宋守將邊居誼投降,邊居誼不答。次日又至,邊居誼說“請呂參政來麵談吧”呂文煥大喜,以為邊居誼是要投降了,當即馳馬臨城。卻遭遇伏弩亂發!呂文煥右臂中箭、坐騎也被射死!城中伸出好幾根長矛來鉤呂文煥,險些得手。經元兵齊來相救。再改乘它馬,方才脫險!

元兵奮怒攻城,邊居誼督眾堅守。雙方相持不下。卻不料城中黃順、任寧為呂文煥所惑,相繼出降,其部曲亦多縋城隨出。邊居誼大怒,悉數驅入,全部斬首!呂文煥乘隙攻城,又被邊居誼以火箭射退。27日。李庭率元軍攻破外城,諸軍蟻附而上。邊居誼自知不支。欲拔劍自殺,偏鋒鈍不能斷喉,乃赴火死。所部三千人皆力戰而死,邊居誼全家也*殉國。新郢遂陷。王虎臣、王大用兩人也隨後被殺。

本月,忽必烈第一次東征日本因遇暴風雨而遭致慘敗!10月5日,元軍在日本對馬島附近出現。對馬守護代宗助國父子率80騎攔阻,詰問上陸理由。卻被毫不留情地全殲。14日,元軍登陸壹岐島,壹岐守護代平經高初戰不利,退入嬰城內固守。次日元軍占領全島,平經高以下百餘人戰死。16日元軍再攻肥前國沿岸島嶼。當地豪強鬆浦氏率一族數百人英勇抵抗,卻都成了元軍箭下之鬼。此後元軍大肆屠殺,並將下一目標直指築前國博多灣的太宰府!狼真的來了!盡管日本方麵對元軍入侵已有思想準備,但這畢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如此大規模軍隊進攻日本本土。藤原經資在得知元軍出現在對馬島的情報後便已不敢怠慢。邊急報朝廷和幕府,邊召集九州島所有禦家人向博多灣聚集。博多決戰在即!

20日,元軍大規模登陸博多。依照日本戰爭慣例,兩軍列陣完畢後方可擊鼓進攻。於是等元軍登上陸來,擺好陣勢。日本武士鼓噪而進。突然聽到天崩地裂的轟然巨響,原來是元軍數門回回火炮同時發射!日本武士從未見過火炮,嚇得心神不定。戰馬也在原地打轉。元軍乘勢掩殺。日本武士狂奔一陣後終於穩住陣腳。藤原經資身先士卒,率大友賴泰、菊池武房、島津久經、竹崎季長等102000人馬再次進攻。當日軍逼近時,元軍中間分開,任其進入,再兩端合圍,對口袋內的日軍加以殲滅。但日軍悍不畏死,前赴後繼,給元軍也造成很大壓力。29歲初次上陣的竹崎季長率5騎人馬奮勇爭先。藤原經資之弟藤原景資以暗箭射傷元將劉複亨,元軍士氣大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