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仙鶴草

仙鶴草來源為薔薇科植物龍芽草的全草。分布遍及全國。

應用治肺結核咯血:可用仙鶴草30克,加水一碗半,煎成半碗,分2次服,並注意靜臥休養。

2.虎耳草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甘肅等地,台灣亦有栽培。

虎耳草應用治中耳炎、耳內流膿水、腫脹疼痛:可采新鮮的虎耳草莖、葉,用冷開水洗淨,搗爛,用消毒紗布濾取汁,滴於患病的耳內,每天3~4次。每天采新鮮的應用。

3.鳳尾草

來源為鳳尾蕨科植物鳳尾草的全草。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

應用治療細菌性痢疾:用15%鳳尾草煎劑,成人每日服3次,每次100毫升(小兒酌減),5~7日為一療程。治療52例,其中典型菌痢31例,急性非典型菌痢12例,慢性菌痢急性發作型9例。結果痊愈(臨床症狀消失,體溫正常,大便每日不超過2次,無黏液、膿血)46例(88.5%),好轉(臨床症狀明顯好轉,糞便症狀改善,次數明顯減少,高倍視野紅、白細胞在5個以下)4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6.2%。

鳳尾草

4.敗醬草

敗醬草來源敗醬草為敗醬科植物敗醬的全草或根。分布於東北、華北、華中、華南以及四川、貴州等地。

應用能清熱解毒,祛淤排膿(善消內癰)。

1.治無名腫毒:新鮮嫩葉適量,搗爛敷。

2.治產後淤血未淨,少腹脹痛:可用敗醬草根60克,水煎分3次服。

5.瞿麥

來源為石竹科植物瞿麥的幹燥全草。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應用能利尿,並有破血通經的作用。

治小便不利:瞿麥15克,水煎服。

6.萹蓄

萹蓄來源為蓼科植物萹蓄的幹燥全草。分布於全國各地。

應用能利尿、清濕熱,並有殺蟲作用。

1.治黃疸:鮮萹蓄60克,水煎服。

2.治皮膚濕疹、陰癢及陰道滴蟲病:鮮萹蓄250克,加水1500毫升,煎湯洗浴。

3.治鉤蟲病:萹蓄30克,煎濃,每日1劑,連服3日。

7.細辛

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細辛的帶根全草。

應用治口舌生瘡(即口腔黏膜發炎,或舌上有白色的潰瘍),口中流涎,飲食不便:可用細辛15克,研成細粉,分成3份;每次用1份,酌加溫開水調和,如糨糊狀,敷於肚臍,外用油紙或蠟紙襯墊,再用紗布包紮。每天換藥一次,連敷3天。不論成人或兒童,都可適用。另用黃連1.5克,加水少量,隔水燉取濃汁;洗淨手後,用藥棉蘸黃連汁塗抹口腔患處,每天二三次,效果更好。

8.紫珠草

紫珠草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廣東紫珠的根、莖、葉。

應用

1.治食靜脈出血、胃腸出血、鼻出血等:紫珠草15克,研末,每次6克,每日2次,開水吞服;或水煎服。如創傷出血,可將紫珠草搗爛外敷或研末外敷。

2.治癰瘡腫毒:紫珠葉搗爛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