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楝根皮
來源為楝科植物苦楝樹及川楝樹有根白皮。
應用治胃蟲腹痛,或伴嘔吐症狀:鮮苦楝根皮24克,水煎濃汁,加紅糖30克,1次服下,兒童減半。3天內無胃蟲排出,可再服1次。
2.合歡皮
來源為豆科植物合歡的幹燥皮。
應用治肺癰咳吐膿血:單用合歡皮15克,水煎服。
3.肉桂
來源為樟科植物桂樹的幹皮。
應用治虛寒性胃痛、腹痛、疝痛及婦人血寒經痛等:肉桂,研末,每次3克,黃酒調服。
4.木通
來源為木通科植物木通的幹燥木質莖。
應用治關節不利,周身拘痛:木通9克,水煎熱服,取微汗。
5.大青葉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葉。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應用
1.治小兒高熱,心煩口渴等症:大青葉10克,水煎,酌加白糖分2次調服。
2.治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咽炎:鮮大青葉搗汁,每次1湯匙,每日3次。
6.紫蘇葉
紫蘇葉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葉或帶小軟枝。
應用治感冒風寒、發熱、怕冷、無汗:可用紫蘇葉9克,加水煎汁,煮的時間不要太久,隻要煮沸數分鍾,即可取汁,去渣後乘熱分2次服下,以便發汗。兒童用量應減半。
7.枇杷葉
枇杷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葉。分布於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等地。
應用單方介紹:枇杷葉500克,蜂蜜25克。先將枇杷葉加水2000克煮濃,去渣,入蜂蜜,再濃縮至2000克左右,收儲備用。每次服1酒杯,每日3次。治慢性支氣管炎,久咳不止。
8.荷葉
蓮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葉片。
應用治中暑吐瀉:鮮荷葉15克,搗爛,用冷開水1碗兌取汁飲。
9.側柏葉
側柏葉來源為柏科植物側柏的枝梢及葉。
應用治鼻出血:可用側柏葉12克,加水1碗,煎成半碗,一次服下。兒童劑量減半。
10.豨薟草
豨薟草來源為菊科植物豨薟的幹燥莖葉。
應用治外傷出血,瘡癤癰腫,蛇咬傷:鮮豨薟草適量,洗淨,搗爛,敷患處。
11.海州常山
海州常山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的莖葉。
應用治夏天皮膚痱子發癢:可每天用海州常山莖葉30克(新鮮的加倍),加水煎一大鍋湯,乘熱連湯帶渣一並倒入浴盆內洗澡,用毛巾蘸海州常山湯揩擦皮膚,有止癢、除濕的功效。
12.西河柳
來源為檉柳科植物西河柳的嫩枝葉。
應用預防麻疹:西河柳研末,每次服9克,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