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柴胡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根。

應用

1.治療病毒性肝炎:柴胡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藥2克)10~20毫升加入50%葡萄糖溶液中靜注或5%葡萄糖溶液250~500毫升中靜滴,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治療病毒性肝炎120例,其中急性病例97例,有效率為98.4%;慢性病例23例,有效率為100%。對改善症狀、回縮肝脾、恢複肝功能及乙肝抗原陰轉率均有較好作用。

2.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用柴胡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藥1克),每次2毫升(10歲以下首劑3毫升),每日2次,肌內注射。治療28例,治愈27例,其中24小時治愈的7例,48小時治愈的15例,72小時治愈的5例。合並頷下淋巴結炎1例療效不顯。未發現副作用和其他不良反應。

6.白芷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杭白芷的根。

應用治療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取白芷60克,冰片0.6克,共研成末,以少許置於患者鼻前庭,囑均勻吸入。治療牙痛20例,三叉神經痛2例,顯效時間最短1分鍾,最長10分鍾;神經衰弱頭痛17例,有效14例,在2~7分鍾內顯效。

7.三七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塊根。

應用治療贅疣:1.三七粉1.5克,每日2次,水衝服,10日為1療程。治扁平疣30例,痊愈20例,占66.7%,有效6例,占20%,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6.7%。

2.三七粉0.5~1克,每日3次口服,治13例尋常疣,一般20~30日左右變幹脫落痊愈,2例服41~47日而愈,1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2.3%。

8.幹地黃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幹燥塊根。

應用治風濕性、類風濕關節炎:成人每日取地黃90克切碎,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約1小時,取濾液300毫升,1次或2次分服;兒童為成人量1br3~1br2。每隔3日,連服3日,約經1個月治療後將服藥間隔延長至每隔7~10日再連服3日。

共治療風濕性關節炎12例,經12~50日治療後9例痊愈,3例顯著進步,其中7例服藥後12~18日治愈。經3~6個月觀察,複發1例,再治療仍有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11例,有效10例,其中顯著進步9例,進步1例。隨訪12~14個月,7例顯著進步者,有1例複發。另2例中,5個月後複發1例,1例服藥僅24日顯著進步,但50日後複發,繼續治療仍有效,可能與療程短有關。

地黃的作用可在停藥後維持相當長的時間,且停藥期間沒有1例有明顯反跳現象。服藥間隔延長,療效不但沒有減退,反而得到進一步改善。地黃初期治療收效較為迅速而明顯,繼續治療則進步較慢,但停藥1~2個月再開始治療又可收到顯著效果。

5.柴胡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根。

應用

1.治療病毒性肝炎:柴胡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藥2克)10~20毫升加入50%葡萄糖溶液中靜注或5%葡萄糖溶液250~500毫升中靜滴,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治療病毒性肝炎120例,其中急性病例97例,有效率為98.4%;慢性病例23例,有效率為100%。對改善症狀、回縮肝脾、恢複肝功能及乙肝抗原陰轉率均有較好作用。

2.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用柴胡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藥1克),每次2毫升(10歲以下首劑3毫升),每日2次,肌內注射。治療28例,治愈27例,其中24小時治愈的7例,48小時治愈的15例,72小時治愈的5例。合並頷下淋巴結炎1例療效不顯。未發現副作用和其他不良反應。

6.白芷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杭白芷的根。

應用治療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取白芷60克,冰片0.6克,共研成末,以少許置於患者鼻前庭,囑均勻吸入。治療牙痛20例,三叉神經痛2例,顯效時間最短1分鍾,最長10分鍾;神經衰弱頭痛17例,有效14例,在2~7分鍾內顯效。

7.三七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塊根。

應用治療贅疣:1.三七粉1.5克,每日2次,水衝服,10日為1療程。治扁平疣30例,痊愈20例,占66.7%,有效6例,占20%,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6.7%。

2.三七粉0.5~1克,每日3次口服,治13例尋常疣,一般20~30日左右變幹脫落痊愈,2例服41~47日而愈,1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2.3%。

8.幹地黃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幹燥塊根。

應用治風濕性、類風濕關節炎:成人每日取地黃90克切碎,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約1小時,取濾液300毫升,1次或2次分服;兒童為成人量1br3~1br2。每隔3日,連服3日,約經1個月治療後將服藥間隔延長至每隔7~10日再連服3日。

共治療風濕性關節炎12例,經12~50日治療後9例痊愈,3例顯著進步,其中7例服藥後12~18日治愈。經3~6個月觀察,複發1例,再治療仍有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11例,有效10例,其中顯著進步9例,進步1例。隨訪12~14個月,7例顯著進步者,有1例複發。另2例中,5個月後複發1例,1例服藥僅24日顯著進步,但50日後複發,繼續治療仍有效,可能與療程短有關。

地黃的作用可在停藥後維持相當長的時間,且停藥期間沒有1例有明顯反跳現象。服藥間隔延長,療效不但沒有減退,反而得到進一步改善。地黃初期治療收效較為迅速而明顯,繼續治療則進步較慢,但停藥1~2個月再開始治療又可收到顯著效果。

副作用:少數患者出現輕度腹瀉、腹痛、惡心、頭暈和疲乏,數日內即消失。有1例發生極輕微的凹隱性水腫,繼續服藥未再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