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治脅下痛:金鈴子15克,乳香、沒藥、三棱、莪術各4.5克,水煎服。
現代臨床研究治療消化性潰瘍:用莪術油膠丸日服3次,每次0.3克,有夜間疼痛者,睡前加服0.3克,給藥6~8周。經治10例均有效,其中顯效(疼痛消失,胃鏡複查見進入瘢痕期或痊愈期)7例,有效(疼痛好轉,胃鏡見潰瘍麵縮小)3例。顯效率70%,有效率30%,總有效率100%。有1例患者,胃鏡檢查有癌變可能,堅持服藥半年,潰瘍麵愈合,癌變病灶消失。
20.澤瀉
來源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塊莖。分布於東北、華東、西南及河北、河南、新疆等地。
功效利水滲濕,泄熱通淋。主治小便不利,熱淋澀痛,水腫脹滿,泄瀉,痰飲眩暈,遺精。
用量內服煎湯6~12克。
腎虛精滑無濕熱者禁服。
應用
1.治水腫,小便不利:澤瀉、白術各12克,車前子9克,茯苓皮15克,西瓜皮24克,水煎服。
2.治濕熱黃疸,麵目身黃:茵陳、澤瀉各30克,滑石9克,水煎服。
3.治急性腸炎:澤瀉15克,豬苓9克,白頭翁15克,車前子6克,水煎服。
現代臨床研究治療高脂血症:用自製澤瀉片治療高脂血症19例,重點觀察血清膽固醇、β脂蛋白、甘油三酯下降情況。方法是:每日12片(相當於原藥材42克),分3次口服,連服4周。服藥期間飲食不加控製,但停用可能影響血脂的其他藥物。結果17例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服藥2周後15例有明顯下降,平均下降1.43毫摩爾br升;4周後檢查13例,血清膽固醇全部下降,平均下降1.196毫摩爾br升。19例高β脂蛋白血症患者,藥後2周有18例下降,平均下降4.966毫摩爾br升,服藥後4周,檢查15例,β脂蛋白全部明顯下降,平均下降6.60毫摩爾br升。17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服藥2周後有14例下降,平均下降2.3毫摩爾br升;服藥4周後,複查14例,有12例下降,平均下降2.3毫摩爾br升。經統計學處理,服藥前與服藥2周、4周後相比,血清膽固醇、β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少數病例見大便變軟、次數稍增、血清丙氨酸轉移酶輕度升高。
21.天南星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的塊莖。分布於我國大部分省區。
功效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主治中風痰壅,口眼斜,半身不遂,手足麻痹,風痰眩暈,癲癇,驚風,破傷風,咳嗽多痰,癰腫,瘰鬁,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量內服煎湯3~9克,一般製後用。外用:生品適量,研末以醋或酒調敷患處。
陰虛燥咳、熱極、血虛動風者禁服,孕婦慎服。生天南星使用不當易致中毒。
應用治瘡癤癰腫:生天南星適量,用醋置陶器中磨濃汁,塗患處,一日數次。
現代臨床研究治療子宮頸癌:應用天南星為主,治療經病理檢查證實子宮頸癌274例,其中鱗狀上皮癌238例,腺癌9例。治療期在兩個月以上,效果較為滿意,無明顯的副作用。用法:口服片劑,每日3次,總量約生藥60克。外用栓劑貼敷於子宮頸,每栓含生藥60克,每日1次;或棒劑塞子宮頸管內,每棒劑含生藥5~7.5克,每日1次。部分患者根據病情加用活血化淤、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中藥湯劑內服或灌腸。個別患者還采用冷凍療法。對部分Ⅱ期較晚患者61例,Ⅲ期患者51例,則加用體外放射治療。治療分三個階段:用新鮮天南星煎湯代茶口服並搗爛外敷,有效率為67.07%(其中近期治愈19例,顯效18例,無效27例)。第二階段應用天南星稀醇(濃度75%)提取部分製成片劑口服及栓劑、棒劑外用,有效率為79.63%(其近期治愈24例,顯效36例,有效26例,無效22例)。第三階段應用天南星濃醇(濃度95%)提取液,其中脂溶性部分製成栓劑、棒劑供外用,殘餘部分製成片劑口服,有效率達82.71%(其中近期治愈20例,顯效30例,無效7例)。從天南星治療不同期宮頸癌效果來看,Ⅰ期患者全部用天南星治療,有效率96.67%,Ⅱ期患者有效率74.66%,Ⅲ期患者有效率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