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治陰囊濕疹:蒼耳子、蛇床子、甘草各10克,加水煎成1000毫升,外洗陰囊,每日數次。

3.治急性毛囊炎、急慢性濕疹:蒼耳子120克(打碎),苦參60克,野菊花60克,加水煎成2000毫升,洗淨患處,對皮膚增厚之瘙癢性損害,可酌加明礬30克、川芎15克。

現代臨床研究治療慢性鼻炎:取蒼耳子160克(打碎)和辛夷16克,加入溫熱的麻油1000毫升中,浸泡24小時,文火煮沸至800毫升左右,冷卻後過濾,裝瓶。每日滴鼻3~4次,治療除鼻竇炎外的慢性鼻炎1576例,結果顯效率為73.8%,有效率為86.9%。其中對幹燥性和萎縮性鼻炎療效較好,有效率分別為95.5%及88.9%。

6.牛蒡子

牛蒡子來源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實。常栽培。野生者,多生於山野路旁、溝邊、荒地、山坡向陽草地、林邊和村鎮附近。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功效牛蒡子有發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適用於咽喉紅腫疼痛、感冒發熱、鼻塞流涕、喉癢咳嗽、吐痰不爽等症;又可應用於麻疹發熱、疹子透發不暢及痄腮等症。

用量內服煎湯5~10克。外用適量,煎湯含漱。

現代臨床研究預防猩紅熱:取牛蒡子炒研成粉,過篩儲存備用。2~5歲每次1克,5~9歲每次1.5克,10~15歲每次2克,成人每次3克,每日3次。用溫開水送服,共服2日。臨床觀察344例,服藥後12日內未發病者,計327例,占98%,發病者7名。一般在接觸後3日內服藥預防效果較佳,6日後服藥的預防效果不佳。如再次接觸需重新再服1次。

7.連翹

來源為木樨科植物連翹的果實。分布於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風熱感冒,溫病,熱淋尿閉,癰疽腫毒,瘰鬁癭瘤,喉痹。

用量內服煎湯6~15克。

脾胃虛弱者慎服。

應用

1.治乳腺炎:連翹15克,蒲公英30克,王不留行9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

2.治腸癰:連翹15克,黃芩、梔子各12克,金銀花18克,水煎服。

3.治瘰鬁結核不消:連翹、鬼箭羽、瞿麥、甘草(炙)各等份。上為細末。每服6克,臨臥米泔水調下。

4.治過敏性紫癜:連翹12克,紅棗30克,水煎服。

現代臨床研究治療急性肺膿瘍:將連翹製成每毫升含1克的注射液,用氣管內滴入合並肌內注射法治療。氣管內滴入一般每次用6~10毫升,急性期每日1次,症狀好轉後隔日1次,膿腫趨向萎縮或閉合時每周2次。共治療25例,結果痊愈14例,占56%,好轉10例,占40%,死亡1例,占4%,有效率為96%。其中13例空洞閉合,3例縮小,2例未閉,7例無空洞,病灶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消散。退熱日數:18例有發熱的平均12.38日,1例反複發熱,1例低熱,5例無發熱。住院日數平均為50.13日。平均滴入總劑量239.96毫升,平均滴入次數為26.8次。藥物對氣管刺激引起咳嗽,故初期可用較小劑量,用3~4毫升(但往往療效不明顯),待習慣後逐漸增加,用6~10毫升。如仍有刺激咳嗽,可於術前給予鎮靜劑。

2.治陰囊濕疹:蒼耳子、蛇床子、甘草各10克,加水煎成1000毫升,外洗陰囊,每日數次。

3.治急性毛囊炎、急慢性濕疹:蒼耳子120克(打碎),苦參60克,野菊花60克,加水煎成2000毫升,洗淨患處,對皮膚增厚之瘙癢性損害,可酌加明礬30克、川芎15克。

現代臨床研究治療慢性鼻炎:取蒼耳子160克(打碎)和辛夷16克,加入溫熱的麻油1000毫升中,浸泡24小時,文火煮沸至800毫升左右,冷卻後過濾,裝瓶。每日滴鼻3~4次,治療除鼻竇炎外的慢性鼻炎1576例,結果顯效率為73.8%,有效率為86.9%。其中對幹燥性和萎縮性鼻炎療效較好,有效率分別為95.5%及88.9%。

6.牛蒡子

牛蒡子來源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實。常栽培。野生者,多生於山野路旁、溝邊、荒地、山坡向陽草地、林邊和村鎮附近。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功效牛蒡子有發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適用於咽喉紅腫疼痛、感冒發熱、鼻塞流涕、喉癢咳嗽、吐痰不爽等症;又可應用於麻疹發熱、疹子透發不暢及痄腮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