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通過多年臨床心理學實驗,創立了合理情緒行為的療法,並形成了情緒ABC理論。在情緒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麼事就引起了什麼情緒體驗。所以,同樣的事(A),發生在不同的人(B)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C)。而最為我們自己所掌控的部分,就是情緒體驗(C)。所以,掌握情緒,才能掌握快樂,掌握幸福。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情緒的鑰匙,但有時候,我們常常會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掌管。情緒操縱術告訴你:一個成熟的人,要自己掌握自己的情緒,而不要讓別人操縱我們的快樂和不快樂。我的情緒,我做主——這是情緒操縱術的中心旨意。你的情緒鑰匙在哪裏?在別人手中嗎?快去把它拿回來吧!
《黃帝內經》說:“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恐傷腎。”就是說,人們的情緒不能過多波動,因為強烈的情緒會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一係列心理反應,對人體健康不利。尤其是當你的情緒引發憤怒,對旁人發火時,會在別人的心裏留下印記,別人也會對你懷恨在心,並采取報複行動。所以,壞脾氣是一把雙刃劍,刺傷別人的同時,也會傷了自己。
境由心生,是說你所麵對的人和事,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都是由你的心所吸引而造成的。你吸引什麼,就會遇見什麼。所以,要想改變所處的環境,首先要改變的是你的內心世界。情緒是我們自己的,沒有放在別人身上,因此,要調節情緒,也隻有靠我們自己。不過一般來說,理解別人的情緒容易,調節自己的情緒就困難了。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情緒操縱術告訴我們:要想控製自己的情緒,就應該遠離怒火,停止抱怨。
朋友,在日常生活、工作或學習中,你是否也曾經遇到過失去控製、失去理智的時候?你發火之後,情況有所改觀嗎?好了,答案出來了,憤怒不僅沒有解決你的問題,反而令你更不受待見,事實就是這樣,你抱怨,等於是往自己的鞋子裏倒水,使行路更難。情緒操縱術告訴你:麵對不平之事時,請深吸幾口氣,保持冷靜,控製自己發火的欲望。因為如果我們被怒火所控製的話,可能就會帶來惡果:喪失信用、人際關係惡化、壓力增加,而這些,都是扼殺你職業生涯的潛在大敵。所以,智者就應該控製自己的情緒,遠離怒火,停止抱怨!
人赤條條來到這個世界,純淨而又純潔,但因為世界有了太多的誘惑和羈絆,所以我們開始追求太多。從擁有開始,我們開始貪婪,開始患得患失,不再是一個快樂的人。那麼,該如何做一個快樂的人呢?答案就是請返璞歸真,做一個懂得放下的人。放下心中的怒火,放下心中的仇恨,放下心中的不平衡,你的每一天都將更為美好。懂得“放下”,饒了別人的同時,你也饒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