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其實是一種學習能力,反省過程就是學習過程。如果能夠不斷自我反省並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悟到失敗的教訓和不完美的根源,並全力作出糾正,這樣就可以在反省中清醒,在反省中明辨是非,在反省中變得有睿智。
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有我們學習的機會,孔子說“觀過而知仁”,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看見人家犯錯或者發現自己有過失,便作出深刻的反省,提醒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有這種學習能力,才能成就真正的學問。
倘若沒有反省,就沒有進步。成功學專家羅賓認為,我們不妨在每天結束工作時,好好問自己下麵的這些問題:今天我到底學到些什麼?我有什麼樣的改進?我是否對所做的一切感到滿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改進自己的工作,必然能夠如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正所謂智者事事反求諸己,愚者處處外求於人。內部控製者不但比外控製者成績好、進步、輕快,而且日後的成就也較大。所以,自我批判能力愈強,往往智慧和精神境界也愈高,較能創立偉大的事業。而內省能力的形成,則標誌著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已從不成熟過度至成熟。
著名的經濟學家凱因斯,同時也是華爾街投資公司的高級顧問。他年紀輕輕時就已經是百萬富翁了。當記者問其成功之道時,凱因斯說:“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為自己製訂計劃。計劃包括每一年的計劃,也包括每個月的計劃,甚至還落實到每一天。可以這樣說,我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這些計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記者問:“計劃?怎麼利用這些計劃呢?”凱因斯說:“隻有計劃還是不行的,還要嚴格地執行,這就涉及自我反省。我每天都要反省,看一看今天有什麼收獲,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凡是沒有做好的地方,必須要想辦法彌補回來。同時,再想一想今天的成績,用它們來鼓勵自己繼續努力。同樣的方法,每一個月,每一年都要做這樣的反省。”
法國牧師納德·蘭塞姆去世後,安葬在聖保羅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鐫刻著他的手跡:“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可以成為偉人。”一位智者在解讀蘭塞姆手跡時說:“如果每個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幾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人。”
雖然他們的說法有異,但實質上闡述的都是自我反省對於人生的重要意義。的確,與其等到年華老去的時候感歎,何不從現在開始反省自己呢?
反省不是一個時間段的事情,而是一個習慣,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所以,我們應該每天都做這件事。每天在睡前對自己做過的事情進行總結、歸納,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這種自省可以審視自身得失,可以完善自我。
反省其實是一種學習能力,反省過程就是學習過程。如果能夠不斷自我反省並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悟到失敗的教訓和不完美的根源,並全力作出糾正,這樣就可以在反省中清醒,在反省中明辨是非,在反省中變得有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