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魯迅一(1 / 3)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於北京

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巴金

朋友,你要我告訴你關於那個老人的最後的事情。我現在不想說什麼話,實在我也不能夠說什麼。我隻給你寫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

在萬國殯儀館裏麵,我和一些年紀差不多的朋友,過了四天嚴肅而悲痛的日子。靈堂中靜靜地躺著那個老人,每天從早到晚,許許多多的人到這裏來,一個一個地或者五六個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禮。我立在旁邊,我的眼睛把這一切全看進去了。

一個禿頂的老人剛走進來站了一下,忽然埋下頭低聲哭了。另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子已經走出了靈堂,卻還把頭伸進帷幔裏麵來,紅著眼圈哀求道:“讓我再看一下吧,這是最後的一次了。”

靈堂裏燈光不夠亮。一群小學生恭敬地排成前後兩列,一齊抬起頭,癡癡地望著那張放大的照片。忽然一個年紀較大的孩子埋下頭鞠躬了。其餘的人馬上低下頭來。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後,還留戀地把他們的頭頻頻點著。孩子們的心是最真摯的。他們知道如今失掉一個愛護他們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邊還仿佛響著那個老人的聲音。我所認識的一個雜誌社的工友意外地來了。他紅著臉在靈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地恭恭敬敬行了三個禮,然後悄悄地走開了。

我還看見一個盲人,他穿著一身整齊的西裝,把一隻手扶在另一個穿長衫的人的肩頭,慢慢地從外麵走進來。到了靈前那個引路人站住了。盲人從引路人的肩上縮回了手,向前移動一步,端端正正地立著,抬起他那看不見的眼睛茫然望了望前麵,於是低下頭,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禮。他又伸出手,扶在引路人的肩上默默地退去了。

兩個穿和服的太太埋著頭,閉著眼睛,默默地合掌禱告了一會兒。我給她們拉帷幔的時候,我看見了她們臉上的淚痕,然後在帷幔外麵響起了悲痛的哭聲。

我的耳朵是不會誤聽的,像這樣的哭聲我每天至少要聽到幾次。我的眼淚也常常被它引了出來。

我的眼睛也是不會受騙的。我看見了穿粗布短衫的勞動者,我看見了抱著課本的男女學生,我也看見了綠衣的郵差,黃衣的童子軍,還有小商人,小店員,以及國籍不同、職業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種各類的人。在這無數不同的人的臉上,我看見了一種相同的悲戚的表情。這一切的人都是被這一顆心從遠近的地方牽引到這裏來的。

在這些時候我常常想:這個被我們大家敬愛著的老人,他真的就死去了?我不能夠相信。但是這些悲戚的麵容,這些悲痛的哭泣卻明白地告訴我,這個老人絕不會再坐起來,帶著溫和的笑容對我們高談闊論了。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於北京

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巴金

朋友,你要我告訴你關於那個老人的最後的事情。我現在不想說什麼話,實在我也不能夠說什麼。我隻給你寫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

在萬國殯儀館裏麵,我和一些年紀差不多的朋友,過了四天嚴肅而悲痛的日子。靈堂中靜靜地躺著那個老人,每天從早到晚,許許多多的人到這裏來,一個一個地或者五六個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禮。我立在旁邊,我的眼睛把這一切全看進去了。

一個禿頂的老人剛走進來站了一下,忽然埋下頭低聲哭了。另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子已經走出了靈堂,卻還把頭伸進帷幔裏麵來,紅著眼圈哀求道:“讓我再看一下吧,這是最後的一次了。”

靈堂裏燈光不夠亮。一群小學生恭敬地排成前後兩列,一齊抬起頭,癡癡地望著那張放大的照片。忽然一個年紀較大的孩子埋下頭鞠躬了。其餘的人馬上低下頭來。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後,還留戀地把他們的頭頻頻點著。孩子們的心是最真摯的。他們知道如今失掉一個愛護他們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邊還仿佛響著那個老人的聲音。我所認識的一個雜誌社的工友意外地來了。他紅著臉在靈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地恭恭敬敬行了三個禮,然後悄悄地走開了。

我還看見一個盲人,他穿著一身整齊的西裝,把一隻手扶在另一個穿長衫的人的肩頭,慢慢地從外麵走進來。到了靈前那個引路人站住了。盲人從引路人的肩上縮回了手,向前移動一步,端端正正地立著,抬起他那看不見的眼睛茫然望了望前麵,於是低下頭,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禮。他又伸出手,扶在引路人的肩上默默地退去了。

兩個穿和服的太太埋著頭,閉著眼睛,默默地合掌禱告了一會兒。我給她們拉帷幔的時候,我看見了她們臉上的淚痕,然後在帷幔外麵響起了悲痛的哭聲。

我的耳朵是不會誤聽的,像這樣的哭聲我每天至少要聽到幾次。我的眼淚也常常被它引了出來。

我的眼睛也是不會受騙的。我看見了穿粗布短衫的勞動者,我看見了抱著課本的男女學生,我也看見了綠衣的郵差,黃衣的童子軍,還有小商人,小店員,以及國籍不同、職業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種各類的人。在這無數不同的人的臉上,我看見了一種相同的悲戚的表情。這一切的人都是被這一顆心從遠近的地方牽引到這裏來的。

在這些時候我常常想:這個被我們大家敬愛著的老人,他真的就死去了?我不能夠相信。但是這些悲戚的麵容,這些悲痛的哭泣卻明白地告訴我,這個老人絕不會再坐起來,帶著溫和的笑容對我們高談闊論了。

二十一日夜裏,已經過了十一點鍾,我和幾個朋友準備動身回家。靈堂裏很靜。我一個人走到靈樞前麵,靜靜地站了四五分鍾的光景。我借著黯淡的燈光,透過了那玻璃棺蓋,癡癡地望著我們所熟悉的那張臉,眼睛緊緊地閉著,嘴也緊緊地閉著。一種溫和的表情籠罩在這張臉上。沒有死的恐怖。仿佛這個老人就落在深沉的睡眠裏。這四周都是鮮花紮成的花圈和花籃,晚香玉的馥鬱的香氣一股一股地沁入我的心肺。我不禁想著:這難道不是夢?我又想:倘使這個老人一翻身坐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