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暗湧(1 / 3)

林重道感歎道,他吹得不如我們安靜,但真的能幹。

向葵沉浸在自己的邏輯中,她說,雪球都滾到他這邊去了,別人就沒得滾了,我這麼說你明白嗎?

林重道當然明白。而向葵怕他不明白,就掰著手指算給他聽:

這接下來省政府資助的愛音全省巡演,按國家大劇院演出的那個節目單,壓根兒就沒安靜什麼事。本來沒事也就沒事,有事了也不過就是伴奏,但樂隊這麼一圈十幾個地市下來,就三四個月了。這三四個月安靜閑著,他鍾海潮這個民樂隊長隨交響樂隊在外演出,民樂隊留在家裏的那些人基本上就無業狀態。而等到那個“民樂進校園”開動,領銜的“音樂導師”是他鍾海潮,其實也就是在校園裏開音樂講座,民樂隊是他上課的現場音樂素材,這是哪門子演出啊,我們安靜憑什麼要為他耗進去,而且這一耗就是半年!

向葵把那張報紙從林重道手裏拉過來,在空中揮了揮,說,安靜現在是最好的年華,他有幾個這樣的半年?

林重道看著向葵,不知她有何打算。他知道向葵的性格,如果她沒想好,是不會先把問題拋出來的。

果然向葵淡淡地笑了一下,放緩語氣說,不給我們舞台,我們自己創造舞台,都什麼年代了,想堵人怎麼行,想不讓人有戲怎麼行,我們自己搭,自己搭唄。

晚上安靜從單位回來。吃罷晚飯,他對著山坡竹林吹了一會兒笛子,這是他每天的習慣。

依然是《水月》,在秋天傍晚的朗空中,旋律漸遠漸近地回旋起來。吹著吹著,他感覺節奏有些緊了。他側轉臉,原來是媽媽在後麵看著。平時練笛,隻要媽媽在後麵坐著,他就像又回到了童年學笛時代,小心翼翼,生怕出錯,讓她不高興。

他放下笛子,想問她有什麼事。

她說,安靜,向你打聽一下,如果在音樂廳辦一場演出,場租要多少錢?

安靜說,聽他們講,好像是一晚上七八萬。

哦,這麼說也不是太貴。向葵接著問,如果要請樂隊伴奏,得多少錢?

安靜覺得奇怪,她管這些幹嗎?他問,什麼樂隊呀?

就是你們民樂隊呀。

安靜問,是為幾個節目伴奏呢,還是整一場?

她說,一場呢?

一場大概五萬多吧。

還能便宜嗎?

安靜覺得有點搞笑,猜想可能是媽的什麼朋友想辦場演出,托她打聽,而她就想給團裏拉點業務來。

他說,也許行吧。

向葵笑了,說,其實也不算貴啊,一場演下來,場租加伴奏,十萬塊出點頭,我相信場租費還可以打折的。

安靜說,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媽,是有人想請我們樂隊演出嗎?

向葵了解這個兒子,他最怕煩心,所以先不跟他講自己的構想。她笑著含糊地說,是啊,我先問問。

她把手裏的一瓶酸奶放在他麵前的石欄上,就下樓去了。

向葵下樓,坐在客廳的沙發裏。她還在看那張報紙,想象這個場麵:把音樂廳包下來,請民樂隊伴奏,兒子站在樂隊前,從開場就是獨奏,《水月》《風語》《月跡》《竹風》……一首接一首,全是獨奏。“安靜獨奏音樂會”。而台下,就像自己在教委工作時搞新聞發布活動一樣,邀請各路記者,憑自己以前的那點人脈,這應該沒問題。唉,這以前怎麼沒想到?“安靜獨奏音樂會”。我們自己搭台,自己來,為自己辦一場個人音樂會。

林重道感歎道,他吹得不如我們安靜,但真的能幹。

向葵沉浸在自己的邏輯中,她說,雪球都滾到他這邊去了,別人就沒得滾了,我這麼說你明白嗎?

林重道當然明白。而向葵怕他不明白,就掰著手指算給他聽:

這接下來省政府資助的愛音全省巡演,按國家大劇院演出的那個節目單,壓根兒就沒安靜什麼事。本來沒事也就沒事,有事了也不過就是伴奏,但樂隊這麼一圈十幾個地市下來,就三四個月了。這三四個月安靜閑著,他鍾海潮這個民樂隊長隨交響樂隊在外演出,民樂隊留在家裏的那些人基本上就無業狀態。而等到那個“民樂進校園”開動,領銜的“音樂導師”是他鍾海潮,其實也就是在校園裏開音樂講座,民樂隊是他上課的現場音樂素材,這是哪門子演出啊,我們安靜憑什麼要為他耗進去,而且這一耗就是半年!

向葵把那張報紙從林重道手裏拉過來,在空中揮了揮,說,安靜現在是最好的年華,他有幾個這樣的半年?

林重道看著向葵,不知她有何打算。他知道向葵的性格,如果她沒想好,是不會先把問題拋出來的。

果然向葵淡淡地笑了一下,放緩語氣說,不給我們舞台,我們自己創造舞台,都什麼年代了,想堵人怎麼行,想不讓人有戲怎麼行,我們自己搭,自己搭唄。

晚上安靜從單位回來。吃罷晚飯,他對著山坡竹林吹了一會兒笛子,這是他每天的習慣。

依然是《水月》,在秋天傍晚的朗空中,旋律漸遠漸近地回旋起來。吹著吹著,他感覺節奏有些緊了。他側轉臉,原來是媽媽在後麵看著。平時練笛,隻要媽媽在後麵坐著,他就像又回到了童年學笛時代,小心翼翼,生怕出錯,讓她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