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用戶的痛點:痛點就是賣點(1 / 3)

無論在哪個平台、做哪個行業,營銷都是必不可少的,對成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在互聯網時代,思想的轉變、工具的進化,又催生出了營銷理念和營銷方式的新變化。如何利用互聯網思維的營銷打響經營的“第一槍”,是微信小店順利運營的關鍵。 抓住用戶的痛點:痛點就是賣點有許多微信小店的經營者,還是隻將低價作為賣點,借助微信小店經營成本低的特點,盡可能地為消費者提供比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更低的價格。但是,大打價格戰絕非一種良性的經營方式,也很難獲得客戶真正的認同和追隨。一個經營成功的微信小店,一定是抓住了用戶的痛點,解決了用戶的痛點。一、什麼是痛點痛點思維是互聯網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如今,許多商家都在強調,痛點是營銷的“第一生產力”,瞄準了痛點就不愁銷量。痛點,顧名思義,是痛苦的要點,是用戶在使用某種產品或服務時不斷抱怨、感到不滿、讓自己痛苦的接觸點。放到具體的產品上來說,痛點就是產品的原始需求中被大多數用戶反複表達的一個亟待解決或有待實現的願望。用戶的痛點類似於用戶的需求,但是這種需求必須是未被滿足的剛性需求,比普通需求更甚,否則就沒法戳中用戶的“痛處”。比如一款手機沒有照相功能或是像素不高,對於客戶來說可能還沒有那麼“痛”,但如果是手機信號不好,就是一件讓客戶很“痛苦”的事情了。痛點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因為人們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比如,現在對許多年輕人來說,一款手機如果無法上網,即便它其他功能再強大,也是一個使用起來十分不便的產品。用戶的痛點是許多企業開發新產品的出發點,為解決客戶痛點而開發出的新產品往往能夠贏得客戶的好評。比如百度在剛開始做搜索引擎時,發現互聯網用戶之所以熱衷於搜索,主要就是想要尋求問題的答案。而那時互聯網還不算普及,許多用戶並不懂得搜索的技巧,經常直接在輸入框中輸入一個完整的問題,很難獲取正確的結果。於是,為解決用戶的搜索難題,“百度知道”就此誕生了。“百度知道”就是給這類不會搜索的用戶提供一個出口,讓他們把問題提出來,然後再由另外一些會搜索或是知道答案的用戶,把正確的答案反饋給他們。用戶的痛點也可以創造出來,這要求經營者有很強的前瞻性,許多讓世界矚目和震驚的創意產品都是這樣誕生的。在平板電腦麵世以前,人們外出辦公或上網,可能會帶上筆記本電腦;出門在外想看視頻,就拿出手機。但是在平板電腦出現之後,人們的感覺瞬間發生變化,筆記本電腦笨重、手機屏幕太小,都成了用戶的痛點。正如同亨利·福特所說:“如果我去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麼樣的產品,他們隻會告訴我想要更快的馬車,而不是汽車!”因為普通的消費者並未認識到有汽車這樣一種更好的交通工具,所以他們覺得馬車很好。由於環境和專業領域的限製,消費者有時會認識不到痛點或是提不出解決痛點的方案。所以,優秀的經營者有義務去幫助消費者發現痛點,解決痛點。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商品,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審美和需求,無論是飽受批評的產品還是廣受好評的產品,其實都有相應的痛點,隻是讓消費者“痛苦”的程度不同罷了。蘋果出品的iPod以時尚的造型和全新的音樂獲取與傳輸方式受到了眾多音樂愛好者的追捧,但有趣的是,iPodshuffle隻能使用耳機來聽音樂,並沒有自帶外放功能。對於一些喜歡獨自享受音樂的愛好者來說,這一“缺陷”可謂無關緊要,反而成了個性的象征。但是對於一些喜歡與他人一同收聽和分享音樂的愛好者來說,這是一個讓人難以忍受的設計。於是,許多廠商就瞄準了客戶的這一痛點,開發了與iPodshuffle配套使用的外部揚聲器等產品。這些產品最終都取得了不俗的銷量。所以,即使是再好的產品也有遭人詬病的地方,產品的痛點是產品改進的方向,正是因為有了痛點,產品乃至整個行業才能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產品的進化促進了整個時代的進步,而時代的進步又催生了許多新的痛點。這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個相互帶動、共同前進的齒輪組。除了具體的產品痛點,經營者還可以從更大的方向上來發現行業痛點,這對於許多中小型經營者來說是更加容易實現的。因為行業的痛點不僅涉及產品,更多涉及的是服務。普通的經營者可能不具備強大的產品開發能力,但是卻可以用自己的熱情來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從而解決用戶痛點。這也是許多微信小店經營者的痛點經營方針。現在,通過外賣快餐來解決吃飯問題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但是激增的消費者數量也給餐飲行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挑戰。客戶叫外賣難、等待時間長、客戶投訴多等問題,已經成了餐飲行業發展的瓶頸。麵對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許多餐飲企業通過自己的網站或APP為客戶提供網上下單的訂餐方式。但是,這種網上訂餐的方式也沒能很好地解決餐飲業的行業痛點。對於客戶來說,如何在眾多的網站中找到合適的餐廳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對於餐飲企業來說,送餐人員對路況不熟等現實問題也會影響消費者的服務體驗。正是瞄準了這一行業痛點,廣東立創軟件開發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鄧立東先生在微信平台的基礎上,創立了“外賣361”,將微信公眾號打造為一個全能的外賣工具。用戶在就餐前,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飲食需求等來選擇辣味的程度、飯量的多少等。等待外賣的時候,可以通過微信菜單了解外賣是否已經送出,送外賣的服務員的聯係方式,距離自己還有多遠的距離等。如果需要催單,可以跟商家或外賣人員聯係,還可以給外賣人員指路等。在用餐後,用戶還可以對這次外賣的食品和服務進行點評和打分,有好評、中評、差評三個選項。根據鄧立東先生提供的數據,與“外賣361”展開合作的餐廳在使用該產品後,單店的外賣收入增長了51%,外賣利潤增長了107%。因為“外賣361”不僅幫助餐廳提高了銷量,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外賣環節的運營成本。“外賣361”之所以受到了巨大的歡迎,正是因為瞄準了行業痛點。在“外賣361”的具體功能中,訂餐、催單、評價,其實都不是新奇的創意,但是它卻將其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從而產生了良好的化學反應。對於消費者來說,“外賣361”解決了一係列就餐難題;對於經營者來說,“外賣361”簡化了自己的管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多了一個獲取訂單的良好渠道。除了通過優化行業內的運作流程來解決用戶痛點,還可以通過規範行業內的規則來解決用戶痛點。汽車售後服務市場的複雜亂象人盡皆知,廣大車主對於愛車的售後服務有著強烈且長久的需求,但現有的4S店所能提供的服務卻常常不能使人滿意。反應遲緩、手續複雜、胡亂收費等現象普遍存在,經常出現車主需要服務的時候找不到人,不需要的時候又飽受廣告騷擾的情況,造成的結果就是廣大車主對4S店充滿怨言,車商與車主漸行漸遠。而李明友開發的微信公眾賬號——“車商通”,瞄準的就是這一行業痛點。使用“車商通”的用戶,通過掃碼就能夠隨時查看汽車的各個參數,並且可以隨時查詢汽車在什麼時間需要做哪些保養和維護。到了需要保養和維護的時候,用戶通過“車商通”即可完成各類服務預約。接受服務後,用戶還能在“車商通”內對相應的4S門店進行評價。此外,基於微信的各個接口,“車商通”為廣大車主提供了豐富的服務場景。例如,當車子遇到事故拋錨時,車主隻需要點擊“車商通”內的“一鍵救援”按鈕,就可以通過微信的位置接口向附近的4S店發送救援信息,在救援人員接收到救援請求後用戶會收到通知,車主還可以知道救援車輛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到達現場。到目前為止,“車商通”已經覆蓋了92個汽車品牌、1286家4S店,共擁有91萬用戶。“車商通”為車主和車商搭建了一個相互溝通、交流的平台,雙方可以通過這個平台建立最及時、最緊密的聯係。通過“車商通”的應用,車主可以自行判斷自己的愛車現狀,需不需要維護、需要哪些維護等,而不是一味聽信4S店的一麵之詞。通過將服務項目上傳到網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4S店的收費公開透明化,如果4S店存在亂收費現象,很快就會被網友“道破玄機”。而諸如“一鍵救援”等功能,不僅方便了車主,也為4S店帶來了業務,強化了服務能力。由於“車商通”的普及,汽車售後行業呈現出一派新氣象,也讓廣大車主們能夠安心享受到優質的售後服務。除了“外賣361”和“車商通”,還有許多在微信上成功運營的企業,它們無一不是瞄準了用戶的痛點。例如“把醫院開在微信上”的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利用微信公眾平台解決患者“看病難、看病擠”的大難題。據悉,其公眾號僅運營不到30天,就產生了2000筆交易支付,交易總金額在8萬元左右。再例如,泰康人壽在微信公眾平台推出了一分錢出行險、天使愛心卡、飛常保、微理賠等多項創新產品,更是實現了泰康內部產品、運營、辦公全流程微信化,隨時給廣大投保人提供在線谘詢服務。二、痛點在哪裏1.有沒有新功能痛點是消費者未被滿足的需求,且目前尚無解決方案或解決方案無法使消費者滿意。如果你能開發出具備相應功能的全新產品,自然能在沒有競爭對手且消費者瘋狂追捧的環境下輕易取得成功,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藍海戰略”。2.是否更便宜價格是消費者永遠的痛,沒有哪個消費者會認為產品太過便宜。在產品基本功能不變的情況下,能否將成本壓到最低,為用戶提供更便宜的產品或服務?或者更極端的,你能否免費為用戶提供產品?這聽上去不可思議,但360正是通過免費戰略完全占據了殺毒軟件的市場。3.能否提高效率你能不能把原本很複雜的事物變得簡單,從而讓消費者能夠更加輕鬆、快速地使用?消費者討厭複雜的東西,在互聯網時代更是如此,幫助消費者提高他們的使用效率,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服務和支持,高效率的產品更容易獲得最大範圍內的支持。為何電腦的視窗操作係統和鼠標被稱為偉大的發明?因為它們讓許多普通人也能夠輕輕鬆鬆地操作電腦。4.有沒有更好的體驗在產品的基本功能相似的情況下,能否為用戶提供品質更高的商品或是更優良的使用體驗?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機在功能上並沒有本質差別,但為何iPhone成了眾人追捧的產品?因為它在所有的使用體驗方麵都比競爭對手的產品便利那麼一點,好用那麼一點。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銷售哪一類商品,都可以從以上4個方麵尋找痛點。痛點其實很好尋找,僅從我們個人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