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瘦西湖他鄉逢故知 天光樓布衣窘官宦(1 / 3)

鄔思道上了橋頭,住了步悵然回顧,清臒的臉泛上一絲苦笑。從幽僻山穀乍回這煙花世界煩惱人間,真有恍如隔世之感。鄔思道口中喃喃說道:“白楊綠草,風雨憂愁,十年一別,這樹都合抱了……”

“喲!這不是靜仁先生麼?”背後突然有人說道,“這些年您在哪兒?又怎麼獨個兒在這裏呢?”鄔思道回頭看時,這人三十多歲,白淨麵皮,團團一個胖臉,留著墨黑兩綹八字髭須,頭上一頂六合一統帽,結著紅絨頂兒,靛青夾袍外套著件套扣背心,腰間係著滾邊繡花玄帶,精精幹幹一身打扮。半晌,鄔思道才想起來是同鄉戴家灣的孝廉戴鐸,因笑道:“項鈴,原來是你!十年前你和高家爭牛灣那塊風水地,打輸了官司,敗落得叫化子似的——如今出落得這樣闊,都不敢認了!”戴鐸嘻嘻一笑,說道:“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看,何況十年!說起這裏頭的周折,真是一言難盡——不怕靜仁兄你笑,如今我在北京給人家當聽差呢!來,我給鄔兄引見一下!”

鄔思道跟著戴鐸下橋,心裏不住犯狐疑:這戴鐸雖然敗了家,好歹也是書香門第,有過功名的人,何至於就淪落成人家的奴才?一邊想,一邊跟過來,果見橋下石欄旁站著一個二十五六歲的青年公子,打扮也並不出奇,隻穿件灰府綢銀鼠夾袍,月白夾褲,腳蹬一雙黑衝呢千層底布鞋,雖不奢華,卻是幹淨利落纖塵不染。那青年倚欄而立,一條烏亮的發辮直垂腰間,似笑不笑地看著他們過來,剛要說話,戴鐸已一個千兒打了下去,稟道:“四爺,這就是您常念叨的鄔思道鄔先生,可巧兒今兒就叫奴才碰上了!——哦,這是我們殷四爺,北京城沒人不知道,十八家皇商位列第四!”

“殷真。”那青年微微一笑,八字眉下一雙黑瞋瞋的瞳仁閃爍著,說道,“你叫我月明居士好了——敢問鄔先生台甫?”一麵說,目光幽幽地上下打量鄔思道。鄔思道不禁一怔:哪有這麼托大的人,一見麵就把大號抬出來,叫人家稱自己“月明居士”!口中卻笑道:“我沒有號,你高興,叫我靜仁好了。”

殷真略一躬身,將手一讓說道:“實在是久仰你的大名了——連家父也十分賞識你的才學!屈尊一同走走如何?”鄔思道聽說他是皇商,原本心裏膩味的,但這位殷四爺眼中有一種沉穩靜嫻的氣質,不帶半點商家庸俗,竟不自禁點了點頭。殷真一邊走,一邊從容說道:“先生,我不是虛逢迎你。當年你的揭帖傳到北京,真是傾動京華!記得裏頭對左玉興、趙泰明二人有誅心警句——朝廷待其不為薄矣……二君設心何其謬也?獨不念天聽若雷,神目如電?嗚呼!吾輩進退不苟,死生唯命,務請尚方之劍斬彼元凶,頭懸國門,以儆天下墨吏!士立紫垣,噤口不言。一旦有義士者挺身而起,或刺之闕下,或殺之輦中,四方聞之,獨不笑士大夫之無人耶?——這寫得何等酣暢淋漓,真個罵死天下屍位素餐之徒!難怪聖上震怒之下又擊節讚賞呢!”戴鐸也在旁湊趣兒道:“難為主子記得這麼清爽,奴才隻記得那副對聯——左丘明有眼無珠,不辨黑黃卻認家兄;趙子龍一身是膽,但見孔方即是乃父!”“是嘛!”殷真似乎變得隨和了一些,格格一笑道:“萬歲爺當時拿起來一看就說:‘此人這筆字風骨不俗。’”

鄔思道上了橋頭,住了步悵然回顧,清臒的臉泛上一絲苦笑。從幽僻山穀乍回這煙花世界煩惱人間,真有恍如隔世之感。鄔思道口中喃喃說道:“白楊綠草,風雨憂愁,十年一別,這樹都合抱了……”

“喲!這不是靜仁先生麼?”背後突然有人說道,“這些年您在哪兒?又怎麼獨個兒在這裏呢?”鄔思道回頭看時,這人三十多歲,白淨麵皮,團團一個胖臉,留著墨黑兩綹八字髭須,頭上一頂六合一統帽,結著紅絨頂兒,靛青夾袍外套著件套扣背心,腰間係著滾邊繡花玄帶,精精幹幹一身打扮。半晌,鄔思道才想起來是同鄉戴家灣的孝廉戴鐸,因笑道:“項鈴,原來是你!十年前你和高家爭牛灣那塊風水地,打輸了官司,敗落得叫化子似的——如今出落得這樣闊,都不敢認了!”戴鐸嘻嘻一笑,說道:“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看,何況十年!說起這裏頭的周折,真是一言難盡——不怕靜仁兄你笑,如今我在北京給人家當聽差呢!來,我給鄔兄引見一下!”

鄔思道跟著戴鐸下橋,心裏不住犯狐疑:這戴鐸雖然敗了家,好歹也是書香門第,有過功名的人,何至於就淪落成人家的奴才?一邊想,一邊跟過來,果見橋下石欄旁站著一個二十五六歲的青年公子,打扮也並不出奇,隻穿件灰府綢銀鼠夾袍,月白夾褲,腳蹬一雙黑衝呢千層底布鞋,雖不奢華,卻是幹淨利落纖塵不染。那青年倚欄而立,一條烏亮的發辮直垂腰間,似笑不笑地看著他們過來,剛要說話,戴鐸已一個千兒打了下去,稟道:“四爺,這就是您常念叨的鄔思道鄔先生,可巧兒今兒就叫奴才碰上了!——哦,這是我們殷四爺,北京城沒人不知道,十八家皇商位列第四!”

“殷真。”那青年微微一笑,八字眉下一雙黑瞋瞋的瞳仁閃爍著,說道,“你叫我月明居士好了——敢問鄔先生台甫?”一麵說,目光幽幽地上下打量鄔思道。鄔思道不禁一怔:哪有這麼托大的人,一見麵就把大號抬出來,叫人家稱自己“月明居士”!口中卻笑道:“我沒有號,你高興,叫我靜仁好了。”

殷真略一躬身,將手一讓說道:“實在是久仰你的大名了——連家父也十分賞識你的才學!屈尊一同走走如何?”鄔思道聽說他是皇商,原本心裏膩味的,但這位殷四爺眼中有一種沉穩靜嫻的氣質,不帶半點商家庸俗,竟不自禁點了點頭。殷真一邊走,一邊從容說道:“先生,我不是虛逢迎你。當年你的揭帖傳到北京,真是傾動京華!記得裏頭對左玉興、趙泰明二人有誅心警句——朝廷待其不為薄矣……二君設心何其謬也?獨不念天聽若雷,神目如電?嗚呼!吾輩進退不苟,死生唯命,務請尚方之劍斬彼元凶,頭懸國門,以儆天下墨吏!士立紫垣,噤口不言。一旦有義士者挺身而起,或刺之闕下,或殺之輦中,四方聞之,獨不笑士大夫之無人耶?——這寫得何等酣暢淋漓,真個罵死天下屍位素餐之徒!難怪聖上震怒之下又擊節讚賞呢!”戴鐸也在旁湊趣兒道:“難為主子記得這麼清爽,奴才隻記得那副對聯——左丘明有眼無珠,不辨黑黃卻認家兄;趙子龍一身是膽,但見孔方即是乃父!”“是嘛!”殷真似乎變得隨和了一些,格格一笑道:“萬歲爺當時拿起來一看就說:‘此人這筆字風骨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