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燈泡廠的供水供電問題後,李德政算是鬆了一口氣。

之後間隔了兩天,第四天吃過中午飯的時候,李德政沒有午休,而是在辦公室思考怎麼解決好全市企業整體問題的方案。突然,接到政府辦緊急通知說,市政府一把手要開緊急會議,讓他5分鍾之內趕到市政府會議室。

李德政進門後,看見個個領導嚴肅的表情,他明顯感到有重大的事情發生,而且肯定與自己有關。

確是,210國道虹鋪段的路又被跟前的好幾家國有企業職工們堵了。第一時間的消息還沒有反映到輕工局和他這個局長那裏,也沒有反映到市委市政府,而是被省上先知道了之後,又才及時反饋給了市上的。

前幾天燈泡廠的職工已經讓李德政領教了,這次的局麵可以預見是天翻地覆的。

聽到這個情況,李德政幾乎在瞬間被嚇癱了。稍稍平靜了一會兒,卻竟然說不出一句話。又該說什麼呢?因為他實在不知道怎麼應對了,而拿不出一分錢來解決問題,說什麼都是白說。

對於市委、市政府來說,壓力也是曆史以來最大的。同官市的所有問題,幾乎都在他們這一屆班子當任的時期內集中爆發出來的,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國有企業的問題,而且同官市的情況相比其他地方,更為嚴峻和特殊。

同官市是一個資源性城市,全市80多萬人口,其中居民人口就占到了60%,也就是說有50萬。而這50萬人口中,煤礦局職工及其家屬的人口又占到了60%,也就說是30萬。

煤礦局是省屬單位,從行政級別上,煤礦局的領導與市委市政府的領導是同級別的。過去,煤炭局經營效益紅火的時候,稅費都是屬於省上和國家的,同官市享受不到一分錢的利益,唯一的好處就是這30萬人口都生活在同官市,從消費經濟的角度看,能夠間接地促進和刺激當地第三產業經濟的發展。但是煤礦局的構架就是個小社會,賓館、飯店、商場、醫院,從幼兒園到高中、技校……人家樣樣都有,當地人很少有機會能夠掙到他們一點錢。

到了90年代中後期,煤炭局所屬的企業因為市場原因,生產出來的煤炭大量積壓,賣出去的都是欠賬,欠了的賬卻又很難收回來,因此導致了這個龐大的企業機體不能正常運轉,大批的職工待業在家,又生活困難。

在這種時候,中央出台政策,部屬、省屬企業下崗失業職工的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問題實行屬地管理。即使政策不把這個矛盾交給當地,當地也不得不考慮如何同時促進解決這個企業的穩定問題,因為他們的穩定與否直接影響到了當地的社會穩定和秩序。

本來解決好煤礦局之外的包括所有國有企業在內的20萬居民人口就業吃飯等問題,就已經讓人頭疼得找不著藥方,現在還要去操心煤炭局職工的死活,讓市委市政府領導既是有三頭六臂,也難得應招。

這次職工堵路的事情,好像不是上次那樣子,僅僅是給廠裏和主管局領導造勢,而是大有誓不罷休的陣勢。他們來自6個企業,人數之多,難以估算。打的條幅,都是白布黑字,“我們要吃飯,我們要生活”、“還給我們企業,還給我們上班權利”……每一個條幅後麵都有一個方隊的人馬,還有隊伍敲鑼打鼓。

210國道不僅是本省內幾個地市的大動脈,而且是連接西北幾個省份的大動脈。如果這條路再被繼續堵下去,不僅社會影響極其惡劣,而且給本市和有關各地造成了交通秩序的混亂。

但看這次事態,職工堵路背後所反映的問題,如果不統一從根本上把問題都基本解決好,職工們還會繼續鬧下去,不僅會鬧到省上,甚至會鬧到北京。如果隻解決部分企業的問題,其他企業會跟著效仿,這條道路還會被繼續堵塞。

而這些企業的問題,如李德政掌握的情況一樣,市委市政府領導心裏都是清楚明白的。該轉產的都轉產了,能兼並的都被兼並了,總之能想的辦法都想了,能用的政策都用了。剩下的問題都是老大難問題。

在這些企業中,靈醒的、有點能力的職工都自己找了事情再做。還有,有能力創業的人,卻找不到資金。既找不到資金,又沒有能力的,年齡又偏大,且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負擔重。

所以,當前解決實質問題的緊急任務不是救活這些已經死了的企業,讓職工能夠上班,而是必須想方設法保障職工的基本生活和重新安排再就業。

因此,緊急會議的結果,把解決來自各個企業及其職工的各種問題,主體責任最後都推向和落實給了勞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