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又正好被同事全部講給了馮勇智,因此使馮勇智對王宏偉在心理上增加了一個非常好的印象。

另一次,東莞一個企業需要同官就業服務中心給招納一批工人,人數明確是要50個人,一個不能多,一個不能少。接到對方電話和書函的都是老孫,而他既不想因為這項工作受麻煩,也想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搞好了工作反倒給馮勇智臉上一個勁兒在貼金。於是靈機一動,覺得機會又來了。

老孫給馮勇智建議說,王宏偉雖然來單位時間短,但是有潛力,各項工作表現也很認真,想讓王宏偉參與這項具體工作,通過招聘和輸送人的機會把王宏偉鍛煉一下。

老孫的建議符合馮勇智的心意。

馮勇智想這是幾全其美的好事,既可以給王宏偉一個鍛煉的機會,又可以為單位培養後備人才,如果在他老孫為難的時候,還能有及時的替補人才,而不至於影響到工作。因而,老孫的建議得到了她的欣然同意。

可是馮勇智和王宏偉不知道,老孫的陰謀第一步已經得逞。

老孫在彙報中首先更改了人數,說是對方招工需要70人,並建議讓王宏偉具體來負責這批人員的組織和輸送。

王宏偉接受了這項任務,對工作很是珍惜和認真。跑社區,下鄉村,宣傳信息,上門做工作,用了半個月時間,如期完成了在大家看來很艱巨的招工任務。

朝東莞送人的時候,老孫假裝有病去不了,又建議讓王宏偉負責,同時安排了單位一個小夥子協助。

王宏偉把人送到東莞的時候,因為對方事先有聲明,而廠裏也無能力接收多餘的人。但是70個人中要哪20個人剩下,成了王宏偉最頭疼的問題。

無奈之下,廠方隻好通過簡單的麵試選定了50個人,算是給他解了這第一個難題。

但是剩下的這20個人,必須離開廠裏,自行解決食宿。王宏偉人生地不熟,無法把這些人立即妥當地安排出去,而大家和他身上都沒有帶多餘的錢,眼下的食宿生活並都成了最緊迫的問題。

聽說到這樣的情況,王宏偉當下就被剩下的這些人按倒在地上拳打腳踢了一頓。

這20個人舉報反映市就業服務中心騙人的情況,很快就反饋到了市局和市委、市政府。馮勇智被大大小小的領導輪番指責和批評了一頓。

好在馮勇智過去與其他兄弟地市在東莞的勞務輸出工作還有合作聯係,通過協調也便順利解決了這20個人的工作問題。但這次的事情卻使馮勇智在領導心目中留下了些許不好的影響。

老孫得知這個情況在心裏偷著樂。

後來追查根源和責任,老孫輕描淡寫地就一句話:那可能是我把招工人數聽錯了。

馮勇智氣憤,但也不好怎麼辦。召開班子會對老孫進行紀律處分,人家還以為她是打擊報複。再則,那也沒有實質作用。批評教育吧,老孫對他的話本身就是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弄不好了,老孫還會讓她尷尬。隻有暫時把老孫調整到其他部門去。但其他部門都沒有人要老孫。

最後,馮勇智隻有一個辦法,就是不給老孫安排任何工作,讓他坐冷板凳,徹底閑著。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老孫不至於給她添亂。少一個人幹活,把其他人趕緊多幹點就行。當然這麼對待老孫,更多的成分是讓他能夠反省和認識自己的錯誤。

在這種無聊的折磨中,老孫很快選擇了自動“辭職”。說是辭職,其實是領著空餉,裝病在家閑待著。

王宏偉在這件事中,雖然挨了打罵,但馮勇智心裏是明白的,她更看重了王宏偉這個人才,要的就是王宏偉這種忍辱負重、不卑不亢的工作精神和態度。

因為老孫事件,馮勇智提議並上書要在東莞設立勞務輸出辦事處,一方麵有人可以在那裏專門收集招工信息,更好地促進勞務輸出;另一方麵可以防止老孫事件問題的再次出現;同時,可以對當地輸送出去的人員提供維權等各種跟蹤服務,確保勞務輸出隊伍的穩定。

馮勇智的想法得到了局裏領導的肯定與支持。

很快,這個機構就被批準成立了。一名副主任兼任同官駐東莞勞務輸出辦事處主任,王宏偉作為主任助理主持日常具體工作,另外招聘一名工作人員,兩人常駐東莞。

王宏偉在近年來經曆了一次次心靈的磨難之後,每次遇見的壞事都變成了好事,而且好事一樁接一樁。

如天將降大任,必先苦其心誌。

如貴人一心向善,總能逢凶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