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和孕育人文精神(2 / 2)

以人為本:員工

星巴克的人文精神,還體現在對員工成長、生活、情感的關注上。在星巴克,每位員工都被稱為“夥伴”,被認為是企業的財富。為了幫助員工緩解工作壓力,星巴克大學有各種和壓力管理相關的課程以及“精力管理”的培訓,專門邀請專業人士教授員工調節和改善身體、情緒、精神狀態的方法。星巴克從來不會用壓迫的方法逼出績效,而是通過更加人性化的視角來幫助夥伴達成績效。對於夥伴們的突出表現,星巴克從不吝惜讚賞,除了正式表彰外,還會在每周的咖啡品嚐會上讓夥伴們互贈鼓勵卡片;對於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夥伴,主管們會選擇私下溝通,並進行柔性輔導,以更好地照顧夥伴的個人情緒。而在公司福利方麵,不管是否全職,一律享有公司股權,同時還能獲得星巴克提供的醫療保險、鍛煉設施等福利。星巴克還給了夥伴充分的自由來選擇靈活的工作時間、地點,並提供各種培訓以及出國工作的機會等。

在這種情況下,星巴克的員工,或者說“夥伴”對公司的滿意度常常超過80%,他們緊緊團結在星巴克使命的旗幟下,開心地做著自己喜愛的工作。他們對星巴克懷著極高的忠誠度,被業內人士稱為“最難挖走的一群人”。

以人為本:合作夥伴

在星巴克眾多的合作夥伴中,供應商的意義最為重大,它們包括種植咖啡的農民、種植園、農場等,以及麵包廠、紙杯加工廠等。為了保證產品達到質量標準,星巴克常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資金去挑選和培訓合格的供貨商,這樣的供貨商一旦失去,給星巴克帶來的損失將是難以估量的。因此星巴克特別注重維係與供貨商之間的關係,並十分關注供貨商的成長。

比如,為了幫助貧困地區種植咖啡的農民提高生活質量,星巴克會用最優厚的價格去購買他們的咖啡,並組織人力對他們進行文化教育和咖啡栽培技術的培訓,鼓勵他們繼續種植優質咖啡。在星巴克的幫助下,不少農民得以脫貧致富,還將自己的孩子送去美國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

在巴西,有一位咖啡種植園主與星巴克簽訂了一份長期合同,約定每年向星巴克提供一定數量的綠色咖啡豆。然而一場霜凍凍壞了咖啡植株,種植園主當年無法完成任務,將麵臨賠償違約金甚至破產的絕境。幸好星巴克及時了解了實情,派出技術人員與這位種植園主聯係,並向他提供必要的資金,幫助他渡過難關。在星巴克的幫助下,種植園很快就恢複了生機,為了感謝星巴克的幫助,這位種植園主把第一年的收成無償地贈送給了星巴克,而且要和星巴克做一生的合作夥伴。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星巴克會把這樣的小故事寫在禮券背麵送給顧客,讓大家在品嚐美味咖啡的同時關注和幫助這些辛勤勞作的人們。

以人為本:社區

隨著一線城市的中心商業圈市場日趨飽和,社區正逐漸成為星巴克的主場。相較於城市中心商業圈,社區的人氣較弱,但有著客群固定、重複購買率和客戶忠誠度較高的優勢。為了融入社區,星巴克投入大量資源,積極與社區居民形成有效互動,並主動參加慈善、公益、扶貧活動等,以滿足社區不斷變化的需求。

2013年4月22日,為了配合世界地球日活動的主題,韓國的一家星巴克社區店推出了一項活動:購買星巴克外帶產品的顧客可以獲贈一包種子和混合了咖啡殘渣的種植土,帶回家培植。如果顧客不懂得怎麼培植種子,還可以通過掃碼獲得詳細的種植教程。這個充滿環保理念的營銷小玩法立即吸引了大批顧客參加。

2015年的世界地球日,全球有51個國家的星巴克推行了這項活動,吸引了上億顧客熱情參與,大家自發地在網絡上曬出照片,表達對星巴克環保活動的支持。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星巴克熱心公益、富有人文精神的形象得到了社區人們的肯定,也為它的社區發展鋪平了道路。

星巴克世界地球日活動

總之,正如星巴克前首席執行官吉姆所說:“星巴克注重的不隻是咖啡,更是人。”關注人文精神,實現“以人為本”,是“星巴克價值觀的真正主張”,也是星巴克文化的特質及其“最原始且不可替代的無形資產”。與星巴克相比,並沒有多少商界人士能真正理解並相信這一點,因為它聽上去太“微妙”了,與流行的商業實踐似乎相去甚遠,可這恰恰就是星巴克能夠獨樹一幟的根本原因。成功其實就孕育在每個人、每一杯咖啡、每個社區、每一次服務這些最基本的元素中,星巴克用人文精神抓住了它們,也找到了成功和實現新的夢想的途徑。